请你种下这本诗集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3/2/20 来源:不详

“诗集是什么样子”“诗集可以种吗”“我们怎么种一本诗集”……带着这些充满童真的问题,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潮联学校的学生开始尝试创作诗歌、制作诗集,经历了一段简短而丰盈的诗歌之旅。

——————————————

“三月三,华服节,我把美好的诗歌送给你!”校园里的小叶榄仁簌簌地落尽黄叶,一两阵春雨后生长出满枝满条的绿芽,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潮联学校的华服节如期而至。着传统华服,诵中华美诗,三月的校园洋溢着绵绵的诗意。

一二年级学生在诵读经典古诗,三年级学生决定自己来写诗并出版诗集、发布诗集——这是学校的诗歌课程“请你种下这本诗集”的场景。“请你种下这本诗集”融合语文、美术、综合实践等多个课程,在这个欣欣向荣的春天,真切感受到学生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发展出可喜的创造力和协作力。

入项:诗集可以种吗

当学生看到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请你种下这本诗集”时,一张张小脸上写满了好奇和惊讶,但更多是兴味盎然的表情。

“诗集是什么样的”“是谁的诗集”“诗集可以种吗”“谁来种”“怎样种下诗集呢”……一个个问题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教师提供了一摞诗集,有《向着明亮那方》《蒲公英和星星》……然后将诗集分给每个小组。两分钟后,各小组迅速发表了关于诗集的观察认知:诗集是一本书;诗集里不是只有一首诗,而是有许多首诗;诗集里的诗可以是一个人写的,也可以是不同人写的;诗集得有个总的名字;诗集里面有目录;诗集里面有插图;诗集上印着某某出版社出版;诗集要让读者知道里面每首诗的作者是谁……

教师将学生的发现一一记录在黑板上并赞许道:“非常棒,你们这么快就已经知道了诗集是什么样的。”教师接着介绍说:“世界上曾经有一个诗人,做了一本与众不同的诗集,与你们手上拿到的诗集有一点点不同——美国的理查德·布劳提根在年亲自创作、设计、出版了一本‘可以种下的诗集’。”

学生观看了介绍布劳提根《请你种下这本诗集》的视频,简洁流畅的视频显示:这本诗集一共有9首诗,其中8首是关于植物的诗,还有一首诗写的是植物的种植方案;8首植物诗被印在8个信封的正面,背面是种植方法,信封里面则藏有相应的植物种子——雏菊、金盏花、胡萝卜等;封面的图案是布劳提根的蜡笔手绘,封底则写着“这本书是免费的”。

布劳提根的这本诗集,与我们手上的诗集有什么不同?如果我们要在这个华服节种下一本诗集,需要做哪些工作?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迅速列出任务清单:要写诗,要把个人写的诗汇集起来,要给诗集取一个名字,要注明作者是谁,要注明由谁出版,要给诗集编一个目录,要让封面吸引人,要找一些植物的种子,要像布劳提根一样把种子藏在诗集里……当然,诗集做好以后,还要开一场隆重的发布会!

学生明确了“请你种下这本诗集”的最终成果是“原创诗集及其发布”,成果展示方式是“诗集发布会”。教师还让学生认识了两份评价量表:一份关于“创新创造力”,一份关于“团队协作力”,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各阶段对照评价量表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

探究:怎样当一个“小诗人”

为了完成最后的诗集,学校首先安排了3节诗歌创作课,每节课包括5个基本环节:环节一:游戏预热·导入;环节二:解读例作·方法;环节三:思维发散·导图;环节四:分享创意·创作;环节五:展示作品·评价。

经过这样5个步骤,每个学生都能当堂完成至少一首诗歌的创作,其核心在于鼓励学生发挥其天然具有的丰富想象力,运用“联想法”“替换法”等通向万物有灵的诗性世界。

第一节课,想象“我”变成了一棵植物,会发生什么;第二节课,想象“我”变成了一种动物,会发生什么;第三节课,把某物想象成另一物,想象会发生什么——还是来欣赏几首学生的课堂大作吧!

学生郑欣的《荷花》:夏天,想去荷塘里,做一朵荷花。夏天的风,调皮地撞了过来,但我不慌不忙,跳起了优雅的舞蹈。

学生余京哲的《自由》:我原本是一只,自由的孔雀。后来,我被抓走了,我被逼着开屏,可是我不会。最后,我在大家的嘲笑中,“啪”——我开屏了,可我,并不感到高兴。

学生梁其琪的《含羞草》:含羞草的叶片,是一把梳子。玫瑰花说:“帮我梳梳头发吧!”含羞草点点头,梳了一下又一下。“啪”,怎么回事?原来啊,是玫瑰花的脸,笑开了花。

在写出第一首诗并得到肯定之后,学生开始期盼下一堂课的到来。课堂上的创作通常在10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然后学生都会迫不及待地把作品交给教师。教师在当天全部读完,圈圈点点,然后挑选出一部分作品在下一节课用几分钟来反馈,主要点评作品中富有“创新创造力”的地方。

一周内,学生完成了3节诗歌创作课,每个人都写出了3-5首诗,成了名副其实的“小诗人”。

制作:教室的温度都升高了

在这个环节,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借助合作的力量。

合作伙伴是美术教师曾溢萍和邱荔。当曾溢萍得知用于诗集制作的时间只有一节课的时候,她没有表示惊讶或困难,而是很确定地说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模式达成这个目标。曾溢萍从网上购买了几种制作诗集的材料,最终选定风琴式牛皮纸折页本和白色诗笺卡纸,精心制作了一个3分48秒的微课程,清晰明快地分解示范诗集制作的过程和要领。科学教师张文岑也一直在项目中提供各种支持,她为学生准备了十几种植物的种子,雏菊、鼠尾草、薄荷、含羞草、凤仙花等,每个小组拿到的种子各不相同。张文岑还期待这些种子在项目结束后可以被学生种在校园里,发展成“自然观察”的新项目。

学生用周末的时间收看曾溢萍的微课,选择自己最满意的诗作誊抄在白色诗笺卡纸上,然后配以各色插图。按照小组分工,有的学生承担封面页、目录页、封底页的绘制,有的学生负责查询诗集里藏着的植物种子花语,有的学生打印“种植指南”制作到诗笺卡片上,使其成为诗集的一部分……

期盼的美术课终于到来了,曾溢萍和邱荔两名美术教师的同台授课令人耳目一新。教师精心选择了学生周末制作的诗笺作品进行点评反馈,形成评价标准:构图是否合理、色彩是否美观、细节是否丰富等。学生迅速在组内对本组所有诗笺进行评价,总结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也开始指导各小组分工:推选两名美工较强的学生完善全组诗笺,使之达到构图合理、色彩美观、细节丰富等要求;组长带领另几名学生确定封面、目录、封底在风琴本上的位置,安排好诗作顺序以及植物种子和种植指南的粘贴位置,然后将所有内容粘贴到位;剩余的时间则全体动手,以绘画或粘贴胶印花草图案的方式,对诗集各处空白进行美化。教师穿行于小组之间,及时提醒点拨,让学生的小组合作朝着任务目标前进。

各个小组在任务驱动下热情忘我地投入学习。下课铃声响起时,各组诗集都新鲜出炉,那种兴奋和自豪仿佛让教室里的温度都升高了。

展示:将童年与诗意定格

诗集制作完毕,学生翘首期盼一场正式的诗集发布会。发布会由语文教师谭迪怡、刘淑婷统筹组织——4月的一个下午,在小叶紫薇、小叶榄仁环绕的学校“太阳广场”,学生身着各式华服逐一登台。小组长认真介绍每个成员,随后朗诵本组诗集中的几首代表作,还以各具特色的方式向观众“拉票”。全部汇报完毕后,特邀嘉宾和全体师生拿到分别代表“诗歌创作”“美工制作”“小组协作”等不同评价维度的乒乓球进行投票。

计票阶段,特邀嘉宾为学生做了精彩点评——诗歌中纯真的童心与飞跃的想象力、每本诗集都像正式出版物一样要素齐全、登台展示时各小组的团结协作都给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在这样一场隆重而丰富的发布会上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最终,嘉宾和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创作奖、最佳美术奖和最佳合作奖,学生手捧成果聚拢在校园铜雕“童年的歌谣”旁拍下合照,将童年与诗意定格在这美好的一刻。

“请你种下这本诗集”共经历8课时(语文3课时、美术1课时、综合实践4课时),产出3项成果:每个学生写出原创诗歌、小组合作出版原创诗集、召开诗集成果发布会,学生至少收获了创新创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的素养提升。

此刻,诗集里的植物种子随着诗句一起在校园传播,正如学生黄炳渊在诗作《蒲公英》中写的那样:“清风吹过来,种子飘到土里,种下一本诗集。”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潮联学校)

《中国教师报》年06月02日第6版

作者:余志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35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