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意外了原来传统七夕节可以求美求子,

2023/1/8 来源:不详

本文为文史类科普自媒体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农历七月初七,传统的七夕节又要到了。商家也好,媒体也罢,包括热恋中的男男女女们,又开始热闹了起来。单身狗说:我不care!Ok,祝你缘封不动,高兴就好。

说到七夕呢,现在基本都知道,这是一个咱们中国传统的节日。但稍微有点年纪的朋友应该有印象,七夕以“中国情人节”的形象重新打包出现,实际上是最近十年左右的事情。那么,作为传统节日的七夕,它本来的面目是什么样的?

传统女性过七夕

在文章咱中国人自己的七夕,还要学老外的情人节吗?传统七夕节俗之乞巧中,我们跟大家介绍了传统七夕中的乞巧习俗,实际上除了乞巧,传统的七夕中,女性们还会向织女姐姐祈求很多东西,像好姻缘啊,好容貌啊,甚至是大胖娃娃。而男性在七夕这天也不是完全缺席,也有适合他们的祈愿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传统七夕的乞美、乞子的习俗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这一点从古到今都没有变过。作为一个以女性为主体的节日,传统的七夕节俗中,自然也少不了女性对美丽容貌的祈愿。比较有代表性的乞美节俗有:

以花朵汁液染红指甲。在没有各种化学合成的指甲油的古代,用植物汁液染红指甲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化妆手段。不过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种对美的表达收到财力与社会的制约,平时是不太有机会显露出来的。而七夕节正好给了爱美的女性一个表达的机会。用来染红指甲的植物各地都有不同,比较常见的有凤仙花、月季花等。

凤仙花

用木槿叶洗头。在一些地方神话传说中,织女在七月七这天在机杼旁用木槿叶洗头,头发乌黑亮泽,牛郎看了遂心生爱慕。所以后世七夕,有用木槿叶煮水洗头的习俗。这里面除了对美丽、清洁的追求外,也暗含了女性对爱情的渴望。

用木槿叶洗头

此外,也有些地方有用露水洗脸、沐浴的习俗。在江浙一带,有民间传说七夕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约会时流下的眼泪,有清洁美容的效果。女子在七夕当晚将水盆置于屋顶,第二天用接的露水洗脸,洗手,可以让眼睛明亮、心灵手巧。

接露水洗脸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子孙的繁衍是头等大事,个人的爱情、美丽的追求很多时候都是被压制的。而有没有儿子,也往往决定了一个已婚的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所以在七夕的祈愿中,自然也会有求子这一项内容。不过乞子的诉求往往不单独表达,而是隐喻在其他节俗当中。

比如,女性们在选择给织女的贡品的时候,往往要选择多籽的水果;选择蜘蛛来乞巧,而蜘蛛有“喜子”的俗名;种豆芽来乞巧,也有“种生”的说法;等等。当然,也有比较直接的表达乞子愿望的。唐宋之后,逐渐在一些地方流行制作婴儿偶像,有蜡像也有木像。唐代的时候称为“化生”,而宋代受到佛教的影响,称之为“摩睺罗”。

宋代街边贩卖的摩睺罗

二、传统七夕中的男性

传统的七夕有女儿节之称,是一个以女性为主体的节日。不过这并不是说在传统的七夕中,就没有男性的立足之地。也有一些节俗活动,是男性可以参与的。

民间传说,七月七日这天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掌文运,所以古代要考取功名的男子,在这一天也会祭拜魁星。祭拜的仪式倒也寻常,无非就是香案贡品,祭祀偶像,然后聚众宴饮而已。此外,民间有“七月七,晒书衣”的俗谚,意思是七月七这天,要讲旧衣服、书籍拿到太阳下晒一晒。这一习俗开始自汉代,大概与这一天立秋不久,开始换季有关。

拜魁星

三、被压抑与隐藏的真实乞求

如前所述,传统的七夕是一个以女性为主体的节日,其主要的节日内容为乞巧,故也被称作乞巧节。然而,乞来的“巧”,是做什么用的呢?或者说,女性为什么要去“乞巧”?这有什么好处?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手巧,在传统的挂念里被认为是女性重要的“美德”,善纺织也是女性在家庭中立足的重要技能。这样一种对“手巧”的强调,根本上来说当然是传统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的家庭分工决定的。但一定程度上,在一个由男性掌握资源分配权力的男权社会,男性通过或明或暗的手段,对“优秀女性”标准的构建,在这种观念的形成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于,很多女性自己也在潜移默化中认同了这种标准,认为“女人应当如此”。这实际上印证了波伏娃所说的:“女性是被创造出来的”。

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然而,除了将女性工具化的“巧”的需求之外,女性也有对爱情的需求,对美好家庭生活的渴望。这些需求在传统社会中被压抑和隐藏起来了,但也是真实存在的需求。我们可以从一些传统的文学作品中,窥见这种被遮掩的需求的一角。

比如,我们在传统戏曲《长生殿》中,第22出《密誓》有“七夕乞巧,长生盟誓”的故事。这一出戏,名义上是杨、李在七夕乞巧,实际上通篇并未祈求得巧,而是在讲述两人爱情的誓言。

传统戏曲《长生殿》

当然,文学作品是男性构建的文本,可能也有些高高在上。那么主要由女性俚语构成的《西和乞巧歌》(清代到民国甘肃西和女性乞巧节的歌本),则将女性的真实诉求表达的明明白白,如抱怨婚姻不幸的:“一样的戥子一样的银,女子不如儿子疼。十二三上卖给人,心不情愿不敢嗯”;有抱怨抓壮丁的:“半夜里打门心上惊,保长领人进了村”;等等。

对爱情、对美好婚姻、甚至对男女平等,这些都是埋藏在女性心底深处的乞求,又岂是一个“巧”能涵盖的呢?

参考文献:

张勃、荣新:《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山东教育出版社年版。

邱绮:《传统七夕节演变历程与现代转型》,中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年。

周思杨:《爱的时间一一试探我国当代爱情节日序列》,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

赵逵夫:《七夕节的历史与七夕文化的乞巧内容》,《民俗研究》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李一鸣博士)

本文为文史类科普自媒体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的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0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