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最强花鸟虫鱼萃珍嘉德拍卖啦听听少

2023/2/13 来源:不详

齐白石老人与中国嘉德的缘分颇深,每一季拍卖,总会有很多极其精妙的画作现身拍场,本次也不例外,大观——近现代书画夜场中,诸多齐白石先生的作品亮相,基本都是白石老人艺术鼎盛时期的精品,其中诸如绘赠著名政治家彭学沛的《柳牛》;送给其忘年交好友张光宇先生的《凤仙蜻蜓》;以画传诗、以诗达情的《谁霸谁王》,以及他最为拿手、也最为世人熟知的《水族四屏》,皆为其精品之作。

柳牛

Lot

齐白石柳牛

立轴水墨纸本

年作

×34.2cm

题识:七十年前是牧童。浩徐先生正。八十六岁白石。

钤印:齐白石、老为儿曹作马牛

田原(-)题边跋白石老人画牛不多,此幅甚精,洵足珍贵,庚午(年)中秋,饭牛。钤印:田原之印、饭牛

上款:浩徐先生”即彭学沛(-),字浩徐,江西安福人,民国时期政治家。早年留学日本,卒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历任中央大学、中央政治学校、北京大学及中山大学教授。《中央时报》主笔,内政部代理政务次长,行政院政务处长,交通部长等职。著有《欧美日本政党》、《中外货币政策》。译有《国际法概论》、《批评的建设的社会主义》等。散著见《政法学报》等。“岭南三杰”之一陈树人于年曾为“浩徐”画《落花啼鸟》(现藏广州美术馆)可见浩徐先生喜收藏及与众多名家善。

出版:

1.《二十世纪美术作品档案齐白石2》,第页,河北教育出版社,年版。

2.《20世纪美术作品档案》,入编报告编号DA-12-QBS-04。

说明:边跋者田原,原名潘有为。上海人。祖籍江苏溧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驻会秘书长、江苏省新闻美协顾问、南京东方艺术院院长等职。

齐白石幼年时曾作牧童。他在九十二岁时画过一幅《闻铃图》,正是他少年时的写照。画上有一首诗题道:“祖母闻铃心始欢,(璜幼时牧牛,身系一铃。祖母闻声,遂不倚门矣。)也曾摁角牧牛还。儿孙照样耕春雨,老对犁锄汗满颜。”本幅《柳牛图》作于年白石老人86岁之时,为赠彭学沛之作。白石老人于画上题曰:“七十年前是牧童。浩徐先生正,八十六岁白石”,虽已寄居京华数十载,思乡之情仍依然。从画作到题句,都记录下老人七十年前少年放牧的情境,曾经书挂牛角,松火读诗,水田堤岸、垂柳黑牛,都是自少年时便刻在他脑海中的点点滴滴。

齐白石《柳牛》局部

在《柳牛图》中,白石老人对线条的刻画已臻化境,细如春蚕吐丝,而又不事柔弱之姿,没一片柳叶,全凭柔软飘逸的笔墨线条,把春意和田园诗意表现出来。我们以为牛在草地放青,暂在柳荫乘凉,又或牧童离开不远……这都是我们熟悉的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使人有闲逸安详的感觉。白石好画牛,别饶趣味,极具农村生活气息,这与他儿时的生活体验有关。

齐白石《柳牛》局部

山水画中的点景动物虽然面积不大,却很难表现,而且还会影响到整幅画作的气息,可称是画中的点睛之笔。此幅中,齐白石用寥寥几笔淡墨勾勒牛的线条,尤其突出牛前进中的动态。再以墨色点画牛背和牛角。柳、牛外,全图着白,以虚衬实,以空旷淡薄营造画面,构图简洁凝练,笔墨明快写意,意境清远开阔,多求画外之意,使人读来仿佛如在世外桃源,是齐氏诸多画种中的佼佼者。齐白石就像一座中高峰,就像一把标尺,他的绘画是中国画笔墨情趣的绝对体现,更是中国文人绘画近现代的高峰。

凤仙蜻蜓

Lot

齐白石凤仙蜻蜓

立轴设色纸本

61.5×34cm

题识:光宇老弟属,借山老人齐白石一挥。

钤印:借山翁、吾年八十八

上款:张光宇(-),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现代中国装饰艺术的奠基者之一,江苏无锡人。早年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广告部画月份牌年画。后与他人创办东方美术印刷公司、时代图书公司,编辑出版《上海漫画》《时代漫画》《独立漫画》等杂志。年后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来源:本幅作品直接征集自张光宇家属。

张仃先生生前曾讲,当年隔一段时间,李可染、邹佩珠夫妇,黄苗子、郁风夫妇,光宇、正宇昆仲及少数张仃密友,就要相约结伴到张宅。张仃知道他们为何而来,总是沏上清茶后,恭恭敬敬从画室取出齐白石的作品挂于墙上,于是大伙儿就开始啧啧连声,继而大呼击案,酣畅欣赏一番。而这其中,李可染、张光宇先生也都藏有齐白石的精品。

年,张光宇、张正宇和齐白石

本幅《蜻蜓凤仙花》即齐白石老人赠予张光宇的精品之作。凤仙花,又名指甲花,因其花头如凤状,所以又名金凤花。曾有明人瞿佑曾为凤仙花颂诗“高台不见凤凰飞,招得仙魂慰所思。”凤仙花有着温婉的名字,曼妙的花朵和张扬的生命力,经常出现在齐白石的画作里。此副《凤仙花》齐白石以淋漓的水墨和洋红的设色将凤仙花的形象绘制的清雅高贵,真正的表现了凤仙花之“娴静”;尤其画面中并没有绘繁杂的背景,仅以淡墨绘一蜻蜓,更营造了一种娴静的氛围。齐白石以淡彩写叶,浓墨勾勒,简单而有力的笔法画茎干,茎叶正斜交错、浓淡掩映,使画面极富变化。再以淋漓的洋红点染写花朵,凤仙花晕开在宣纸上,带着乡野的生命力,却又透露着清雅之韵,整体观之,花团锦簇,叶叶相拥,笔墨繁杂间,处处透出一种大雅之美。

齐白石《凤仙蜻蜓》局部

曾见齐白石于他幅作品中题有:“予从来不画凤仙花,因未与为伍,老年游成都客院,此花甚胜,得其趣”,据《齐白石年谱》记载,年3月初,应四川省主席王瓒绪之邀,他携宝珠及良止、良年翩然入蜀,假座胡开文店开张,求书购画者络绎不绝。齐白石入川,一方面是因为王瓒绪的邀请,另一方面是他的第二个夫人胡宝珠是四川丰都人,可以借此机会返乡探亲。当时,齐白石是带着宝珠和两个孩子经汉口,过沙市、万县,抵嘉州,一路风尘到成都。这次远行,齐白石有不少收获,认识了不少艺朋好友及门人弟子,包括神交多年当时又正在成都的金松岑、陈石遗、黄宾虹等人,或许还可以加上凤仙花这个姗姗来迟与之为伍的“朋友”。

谁霸谁王

Lot

齐白石谁霸谁王

镜心水墨纸本

乙酉(年)作

99.5×32.5cm

题识:谁霸谁王。寄萍老人齐白石画并篆四字。乙酉年。

钤印:白石翁、梦想芙蓉路八千

白石老人笔下的小鸡可谓最具田园气息的灵物,看上去毛绒绒,动感极强,似乎可以呼之欲出。小鸡题材也承载了齐白石对中国绘画语言和审美的探索与研究。在一些作品中,齐白石曾题曰:“余六十岁以后画鸡雏,能不似笔作成,年将七十始能水墨浓淡自然,笔尖生花亦偶然为之也。”“余画小鸡廿年,十年能得形似,十年能得神似。”齐白石以“形似”和“神似”这一辩证的话语高度概括了一个过程中的两个阶段,表达了他的审美理想。尽管在“形”和“神”的关系上,齐白石继承了中国绘画的艺术精神,但是他以一种平民化的语言改变了以往画论中过于哲学化的表述方式,完成了文人画走向平民化的过渡。

齐白石《谁霸谁王》局部

齐白石的绘画作品中,鸡的题材有很多。雏鸡是生活中所常见的,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镇,只要有一小块地方便可饲养。画面中这群活泼可爱、相互追逐的小鸡,就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情景,画家却于其中发现了盎然的生活情趣,并把它生动的表现了出来。此幅纯以水墨为之,蕴无穷变化于黑白之间。画面躁动喧闹,绘制了十只奔跑的小鸡,小鸡动态各异,相对或相向,注意力却集中于同一个没有具象焦点,此焦点可以是一条蚯蚓,可以是一只蚱蜢,抑或是群雏在饮水的水盆,正是因为没有画出具体的形象,更给赏者以无限遐想,正所谓“无声胜有声”。

齐白石《谁霸谁王》局部

画中,白石老人用大笔圆点表现小鸡的外形,然后添嘴、眼和爪。用笔用墨上,浓淡墨变化上,圆长笔的应用都独具一格。从图中可以看出画家对于水墨的控制已是相当的纯熟。画中小鸡们朝着画面左下方的方向聚拢,呈散点聚合状,疏密得当,这样的构图方式使得画面中的物象散而不乱。对于一幅尺寸不大的作品来说,小鸡的数量相对较多,但是这些小鸡却各俱姿态,完全没有重复的形象,十分招人喜爱,例如最上面的那只此前似是在自娱自乐,刚得到消息,也不甘落后,远远的正欲扑楞着稚嫩的小翅飞奔而来。在构图上或两个一对,或三个一组,错落有序,小鸡从不同的方向追来,形“散”而神聚,无声而胜有声。

齐白石《谁霸谁王》局部

画中左上方白石老人自题“谁霸谁王”,乃是其自作诗其中一句:“成群无数,谁霸谁王。猖蹶非智,奸险非良。骄鸣轻斗终非祥。”昔白石老人自评,“予诗第一,印第二,画第三,书第四”。世人多不以为然,以为老人于诗自许过之。其实,老人以画、书、印谋生虽固然,而其本质上之为诗人,年白石于《借山吟馆诗草自序》中称:“余年四十至五十,多感伤,故喜放翁诗。所作之诗,感伤而已。虽嬉笑怒骂,幸未伤风雅”。此白石所以自评“予诗第一”之原委之一。因诗言志,以见人心情志,所谓取会风骚,感怀天地,七情六欲,尽可于吟咏中见之。

水族四屏

Lot

齐白石水族四屏

镜心水墨纸本

戌子(年)作

97.5×36cm(每幅)

题识:

(一)白石老人作。

(二)寄萍上老人齐白石八十八岁时作。

(三)戊子秋九月,八十八岁白石。

(四)大贵长年。八十八岁白石老人客京华卅三年。

钤印:白石翁、吾所能者乐事、吾年八十八、齐白石(二次)、最工者愁、风前月下清吟、白石

多才多艺的齐白石,几乎无所不画,花鸟、山水、人物样样奇绝。其中的水族画,尤为精妙,虾、蟹、鱼、蛙、蝌蚪在老人的笔下,用富含吸水性的羊毫笔与落墨即化的生宣纸,恰到好处地显示了或坚硬或光滑或莹透的质感,传神地描写了它们的动人神情。

幼年的白石家居湘潭杏子坞,坞边便是波光潋滟、鱼游虾跃的星斗塘。身在他乡的齐白石,像热爱星塘老屋一样的热爱与童年生活为伍的青蛙、草虾、螃蟹和小鱼,热爱它们鲜活的生命。那种田园生活的情味,在白石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和长久的怀念。他在题画中说:“友人尝谓余曰,画虾得似从何来?余曰,家园小池水清见底,常看虾游,变动无穷,不独得形似?”很清楚,白石的意思是形似不过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表达心与物游穷其变化的一份感动。当然要表现这份感动,也有赖于对水族习性及其运动规律的精确把握。白石对所画诸物观察入微,为的是以创作规律驾驱自然规律,实现赖对象以代言的绘画创造,不失形似而不受形似局限,抒发心底的光明与感触。

齐白石《水族四屏》局部

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画家齐白石》,详细地记录了齐白石画虾的步骤:白石老人手持一支长峰羊毫笔,笔头蘸墨,接著用小铜勺舀一勺清水往笔肚里灌,然后写出虾的头、身、钳子等。再用同样的招式画出其余的几只虾,最后统一换用小笔勾虾须。每个动作干脆肯定,从容不迫,一会儿功夫三只躯体通透的虾便活生生地浮现于纸上,那虾须的摆动,简直让人觉得它们在水里游动。“游虾”一幅中的虾墨色浓淡不一,躯体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挺直身体,有的蜷在一起,似乎在用尾巴发力游动,整幅画面动感十足。白石老人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把河虾、对虾这两种虾的特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艺术加工与处理,从而创造出了典型的“白石虾”。

齐白石《水族四屏》局部

出身农家的齐白石对于这些小精灵最为熟悉,但移至笔下时却不是一味地照搬,而是作了主观地改造,“贵在似与不似之间”。“螃蟹”一帧则通过墨色的变化、线条的勾勒使转,便画出活泼泼的螃蟹,且各个物象有远有近,一种率真质朴呈现在观者面前。

齐白石《水族四屏》局部

白石老人曾题画云“于少时居星堂老屋,与蛙为邻,今日故能画蛙”,对于画青蛙齐白石信手拈来,好似乡间的漫步般轻松。“蛙趣”一帧中简洁淳朴的笔调,在衬托了青蛙精准造型外,也强调了全部笔法的速度和力道。大片的留白类同清澈的池水,反衬出画面的灵动。在如此简单的构图中表达出自然的博大情怀,才是这幅画最动人的地方。

齐白石《水族四屏》局部

著名画家于非闇非常佩服白石老人所画的鲇鱼,觉得除了眼睛和两条须外,他以寥寥数笔,便能把油光水滑,又肥又圆的鲇鱼及其特性表现出来。他曾写道:“因为齐老仔细观察了这些动物的神态,熟悉它们,所以画出的鲇鱼,把它在水里的力量也充分的画出来了。”鱼的种类繁多,形象多变,八十多岁的白石老人已对鱼儿的飘深、游动、下钻,转弯等形态了如指掌。他用没骨法画鱼,以湿笔和淡墨交替,描绘的作品使观者在平面的纸上也感到鱼儿的生动活泼,惹人喜爱。再观鱼龙行款之间,阴阳相生相辅,首尾相顾之处,颇多管领之妙;纵便行尾、钤印,亦多经营匠心而出奇制胜。众鱼群乐构图上生动丰富,意境热闹融洽。白石老人更以其沉厚奇拙的篆书题以‘长年大贵’作画题,使本来看似平凡的水墨作品,再添生气及吉祥之意。因谐音和民间传统,鲇鱼和鳜鱼,可有既长寿又大贵之意,配合简洁的构图,炉火纯青的笔墨,使雅俗共赏,更添收藏意义。

创作此四条屏时正值画家晚年的黄金时期,其状物极为传神,寥寥几笔即写出物象鲜活如生的形态;其用笔尤显功力,浓淡深浅极见变化之微妙。而且全套作品纯以水墨写成,堪称墨韵淋漓更进一步说明了中国画“写意”、“写神”的真谛。无怪乎,在白石老人笔下的世间万物都是如此得生动活泼,跃然纸上!

(整理/少白公子)

注:以上图文节选自《嘉德拍卖》主讲人:汤发周

庚子年记于华东齐白石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4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