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并非古代情人节,众多习俗表达姑娘们
2023/3/14 来源:不详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始于上古时代,源于古人的天象崇拜(牵牛、织女星)和数字崇拜(重日,如正月正、二月二等),每逢七月初七进行重大的节日庆祝活动。后来,人们又赋予了这个节日牛郎织女的美丽神话爱情故事,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
七夕节普及于西汉时期,鼎盛于宋代,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前仍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流行。而在现今,由于受到2月14日西方情人节的冲击,人们提倡过我们的传统节日,更是由于商家的炒作,将七夕节增加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其实七夕节古已有之,其文化内涵主要是“乞巧”,且已流传数千年。虽然它象征爱情,有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蕴含其中,但却是个伤感别离的故事,将情人节附会其中未免牵强。我国民俗学者对于我国情人节的时间给出的建议是“三月三”,“三月三”由上古伏羲和女娲神话演绎而来,是我国古代已经存在的礼俗。
关于情人节的争论,在此不再讨论,有关七夕的古老习俗是很好的明证。那些七夕习俗随着时代的变迁,已与我们渐行渐远,或许现今的年轻一代根本就不知道。
乞巧
七月初七,正逢长夏之时。因是月初,月光并不明亮,晴朗的夜空,繁星闪烁,浩瀚的银河横贯南北,银河东西两岸,隔河相望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在今夜感觉距离更近。在你不经意时,会有万千的喜鹊搭起鹊桥让他们相会。
织女是个聪颖美丽、心灵手巧的女子,更是天上的织布能手,七夕的夜晚,她才能走出天庭与牛郎相会。于是在这天晚上,女孩子们便会在院子摆上香案,陈列瓜果、胭脂、鞋子、刺绣等,朝天祭拜,向织女乞智求巧,以获得聪慧的心灵与精妙的手艺。乞巧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兰夜斗巧等多种形式。
宋元时期,七夕乞巧非常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称为乞巧市。《醉翁谈录》中记载:“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听悄悄话
在华北的农村,七夕之夜会有许多少女或好奇的小孩子,偷偷躲在葡萄架下,偷听牛郎织女的悄悄话。如果能听到他们的悄悄话,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忠贞不渝的爱情,获得美好的姻缘。少女们是否能听到,她们讳莫如深,别人无从知晓。但那些小孩子们却往往会喊着听不到,大人们会告诉他们要闭上眼睛才能听到,因为牛郎织女怕别人看到他们相会的情形。这一天晚上,总会有几颗水滴飘落在脸上,人们说那是牛郎织女流下的情泪,也或许是葡萄架上滴下的露珠。
姑娘洗发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传统习俗之一。七夕节时,年轻姑娘们用桃枝液浆兑水、侧柏叶、皂角煎汤洗发,祈愿年轻美丽。桃枝可去屑防脱,侧柏叶可生发乌发,皂角可滋养发质,使头发乌黑润泽,现今的洗发水也含有皂角的成分。这天洗发的习俗,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用银河里的“圣水”洗发,可得到织女的庇佑。
结红头绳
如果家里如有体弱多病的孩子,七夕这天,大人们将红头绳挽七个结,戴在孩子脖子上,孩子可以得到上天的护佑而健康长寿。
染指甲
七夕染指甲的习俗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用花草染指甲也是青年女子与孩子们的一项节日娱乐活动。凤仙花,俗名指甲花、女儿花,因其花朵极似桃花,很多地方也把它叫做指甲桃花,在农村多有种植。花朵有粉色、浅红、深红、紫红等颜色,含有花色甙,是天然的“指甲油”。把花朵揉碎后敷在指甲上,用叶子包住指甲,再用绳子绑牢,几个小时候之后打开,就会看到指甲被染上漂亮的红色。如果把花朵加白矾捣汁涂到指甲上,效果会更好。用指甲桃花染指甲,纯天然无污染,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缺点是只能染粉、浅红、红几种颜色。
七夕节,在全国各地均有不同的习俗,虽形式不同,但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希望,众多的七夕习俗不被大家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