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国家公园为野生动物撑起保护伞
2024/12/6 来源:不详02:22
新华社成都12月1日电题:大熊猫国家公园为野生动物撑起“保护伞”
新华社记者肖林、张超群、谢佼
年,广元唐家河,发现哺乳动物新种扁颅鼠兔。
年,绵阳北川,发现昆虫新种小寨子沟刺虎天牛。
年,阿坝卧龙,发现植物新种巴朗山雪莲。
年,雅安石棉,发现植物新种长芒凤仙花。
在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相继发现一连串动植物新物种。中国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也为其他野生动植物撑起了保护伞。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北川小寨子沟片区发现的昆虫新种——刺虎天牛标本照(年11月30日),该物种在年北川小寨子沟被发现。新华社发(张涛摄)
中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挤压碰撞,形成了广袤的高原和连绵的山脉,这里高山与峡谷毗连,清泉与激流交汇,成为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全球生物多样性核心地区。其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等高山丛林,就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专家将这里描述为全球地形地貌最为复杂、植被垂直分带最为明显、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经过四年多试点,10月12日中国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宣布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规划面积2.2万平方公里,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其中,四川省1.9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7%。
关闭矿山、恢复植被、禁止非法狩猎……对大熊猫这一“旗舰物种”的保护,使“大熊猫王国”也成为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乐土。这里是雉类的家园,画眉鸟类的分布和起源中心,有雪豹、云豹、金猫、黑熊、金雕等顶级食肉动物,也有岩羊、斑羚、毛冠鹿等众多食草动物。据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介绍,这里还是一些古老、稀有植物的“方舟”。
年4月28日,在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只在河谷觅食的牛羚。牛羚,也叫扭角羚、羚牛,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位于青川县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公认为是我国牛羚遇见率最高的热点区域,大约有只扭角羚在这里繁衍生息。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有“中国野生大熊猫第一县”之称,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我国有野生大熊猫只,其中平武有只。今年6月至8月,布置在绵阳市平武县王朗的5台红外相机,在海拔米左右相继拍到雪豹,同一地域内还拍摄到大量的岩羊、梅花鹿、小麂等食草动物。
世界自然基金会高级传播专员杨祎告诉记者,“这是中国在岷江以东的第一个确切雪豹记录,证实了雪豹在中国西南山地的分布区又向东推进了一点。”
位于绵阳市平武县境内的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雪豹影像(年8月19日摄)。新华社发
“保护大熊猫的同时,我们也保护了哪怕是一株不知名的小草。最近10年,整个平武县的动物遇见率愈加频繁,生态环境加速向好。”平武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蒋仕伟说,“大熊猫在平武‘伞护’了多种植物和多种动物。近十年平武生态环境加速向好,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牛羚就增加了10%左右。”
“我们保护大熊猫不仅是为了保护这一个物种,更是保护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张倩说,“生态系统除了具有向人类提供物产的功能,还有支持的功能,清洁的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我们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需的生态保障。”为此,四川综合利用卫星、无人机、红外相机、巡护员组成“空天地人”一体化监测、保护体系。
数千名巡护人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的多条巡护线路上,常年开展保护工作,他们在巡护中发现其他珍稀动物余次。今年5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卧龙片区监测队员杨文刚、曾永兵,在1公里范围内,不到3小时发现3只野生大熊猫,创下野外偶遇大熊猫频率最高、数量最多的纪录。
在位于绵阳市平武县境内的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岩羊影像(年12月13日摄)。新华社发
11月15日,四川利用科技防火预警系统保护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重要栖息地的案例实践,获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科技应用类别的开拓者奖,成为中国唯一获奖案例。
“设立国家公园的目的就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有脊椎动物种,种子植物种,各类动植物约种,凸显了在大熊猫伞护下,以珍稀物种为代表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