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凤仙花如何高产种植该怎样预防病害有
2022/9/10 来源:不详说到凤仙花,想必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不但冰清玉洁,而且表面十分出色,有不少都特别的喜欢,同时也有许多人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进行了管理和栽培,不过结果并不理想,那么,凤仙花要怎样种植呢?一起和小编来瞅瞅吧!
一、生长条件
一般凤仙花适宜的发育气温为中午22度~25度,傍晚20度~21度,37天以后对于高大植株中午为24度~26度,傍晚18度,而对于紧密植株中午20度~21度,傍晚18度;18度的夜温是花的发育和分化的适宜气温,尤其是在低日照下;在中午气温高于28度~29度的时候,应当遮阴,不然会减小花的大小。而当气温小于15度或超过32的时候,则会影响正常发育,需要日照足够,但在夏天需遮挡强日照。
二、种植管理
盆土应选择肥沃、疏松的砂土地,若用1/2的腐叶土或泥炭土配适量的饼肥粉加1/2的砂壤土更好,这样的土层肥沃、疏松,更适合植株发育,同时也有益于幼株根系的发育。当幼苗长有2片子叶的时候可以先分1次苗,而高4-6cm的时候定植再花盆。在定植的时候尽量选潮湿、阴凉的环境安放,以益于缓苗成活,同时也有益于提前开花。
等定植成活以后可以摘1次心,促生侧枝,有益于多开花多分枝。在苗期阶段虽然发育迟缓,但有着小苗可以开花的特性。同时随着苗的长大,要增强肥水的管理,可以每隔10天撒施0.3%的复合化肥或液肥一次。要知道凤仙花喜潮湿、温和,怕强日照,尽量放在每日有70%日照或半天日照的地方,四周经常淋水,这样可以维持植株饱满,开花不断。
由于凤仙花有着喜半阴的特性,所以很适合在庭园树荫下栽培或窗台或家庭凉台栽培。而老株开花有衰退现象,植株也缺乏美观,要通过扦插换上新株,并注意修剪。1、种植:一般在春天3-4月份播种,可以播种于苗床内,或直接播在庭园花坛。幼苗发育快,要及时间苗,经过1次移植以后在6月份定植田园。倘若延迟播种,苗株上盆的话,则可以在10月1日开花。
2、日照和气温:要知道凤仙花喜光,同时也耐阴,每日应接受最少4小时的散射阳光。在夏天应实行遮荫,避免烈日晾晒和气温偏高。一般适合发育气温为16-26度,在花期阶段环境气温要保持在10度左右,则冬天要移入温室,避免受冻。
3、施肥和浇灌:在定植以后要立即浇灌,而发育期阶段应注意浇灌,时常维持盆土潮湿,尤其是在夏天要多浇灌,但不能土地长时间太湿和积水。倘若降雨比较多的话,则应注意排水防涝,不然茎、根容易溃烂。等定植以后应勤施肥,尤其注意不能忽湿忽干。而夏天切勿在烈日下给枯萎的植株浇灌,尤其是在开花期阶段,不可以受旱,不然容易落花。4、控制花期:倘若想推延花期的话,则可以在7月份播种。同时也可以采取摘心的方式,并摘掉早开的花蕾以及花朵,让植株持续扩展,每半个月左右追一次肥.9月份以后产生更多的花蕾,让其在10月1日开花。
三、预防病虫害
有的时候有白粉病以及褐斑病出现,可以喷施50%的多菌灵预防。1、白粉病。症状:该病主要出现在嫩梢和子叶上,一般在6月分开始出现,7月份后叶面布满白色粉层。之后在白粉层内产生黄色小粒点,色泽逐步变深,最后呈现出暗褐色。传播途径:其病菌主要在种粒和病残体内过冬。在来年,当环境适合的时候,并借雨风传播,一般8-9月份为发病盛期阶段。预防措施为:种植不过密,合理通风,增强肥水的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把病株、病叶拔去,并集中深埋,减轻感染源。在发病时期用-倍的粉锈宁,或倍的甲基托布津预防。而在32度以上的高温下防止喷药,以防出现药害。
2、褐斑病
症状:该病主要出现在子叶上,叶面病斑初为淡黄褐色小斑点,随后扩散成圆椭形或圆形病斑,往后中心变为浅褐色,外缘褐色,有着不显著的轮纹。在严重染病的子叶上,病斑连片,造成子叶发黄,直到植株坏死。传播途径:该病菌在主要在土地作物碎片以及植株病残体上过冬。来年当环境条件适合的时候,并借风雨扩散传播。一般在多雨高温的季节,容易发病。
预防措施为:由于凤仙花性喜疏松的砂质土地,但不耐涝。所以,栽培要以砂质壤土为好,以益于排水;凤仙花盆栽,在阴雨以后要立即倒盆。秋低要把病株、病叶集中深埋,减轻明年感染源。在发病前期阶段用倍的甲基托布津,或倍的百菌清,或-倍的多菌灵预防。
3、立枯病
症状:该病主要感染根茎部,导致病部缢缩或变黑,在湿润的时候其上产生白色霉状物,等植株感病以后,几天内即见叶发黄、枯萎,因而导致整株坏死。传播途径:该病主要以菌核或菌丝的形式在病残体或土地内过冬,而土地内的菌丝营腐生存,不休眠。在田园,主要靠接触感染,即植株的茎、叶、根接触病土的时候,便会受到菌丝感染,在有水膜的条件下,和病部接触的健叶即感病。另外,带菌堆肥、种粒以及农具等均可让病害蔓延传播。预防措施为:在发病前期阶段拔掉病株,并喷洒倍的多·福,或倍的甲基立枯磷、倍的百菌清预防。
好啦,今天小编就到这儿,小伙伴们还知道凤仙花有哪些栽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