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中国最爱吃火锅的城市,竟然不是成都重

2022/6/16 来源:不详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较好 http://pf.39.net/bdfyy/index.html

说到中国最爱吃火锅的城市,你会觉得是哪里?

阿新寻思着,答案大概跑不离成都、重庆两座火锅名城。

从火锅店的数量上看,似乎确实如此。但是,如果计算到人均,你会发现——贵阳人对火锅才是真爱。

百度地图慧眼《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

中国主要城市中,贵阳不仅是人均拥有火锅店数量最多的,也是人均享用火锅频次最高的。

酸汤火锅、卤汤火锅、紫花菌肉饼鸡火锅、豆豉火锅、豆米火锅……据统计,这里每年都会诞生新的火锅品类。

其实,贵阳的美食小秘密还不只藏在火锅中。

上个月,陈晓卿团队拍摄的“寻味”系列纪录片播出了第三季,继《寻味顺德》《寻味东莞》之后,他们又带我们来到了贵阳,这座藏龙卧虎的美食之城。

短短三集的纪录片,看得阿信在屏幕前口水直流。

不看不知道,贵阳,原来才是深藏不露的美食天堂!

来自大山的馈赠

塑造独属于贵阳的气息

贵州90%的地区都是丘陵山地,而拔山而起的省会贵阳,更是在群山环抱中,滋养出了特立独行的地道风物。

就拿贵州最有名的两道美味——酸汤鱼和老干妈来说,它们既代表了黔菜重酸重辣的味型偏好,也离不开贵州山林的滋养。

爱吃酸汤鱼的小伙伴知道,酸汤分红白,红酸由番茄发酵,白酸则是米汤。但是不论红酸、白酸,都会有一种辨识度极强的香气。

它来自这种绿色的小果子。

别误会!这可不是青花椒,它的名字叫做木姜子,是西南地区藏而不宣的美食密码。

不论是凉拌、炒菜、烧烤、炖煮,还是打蘸水、制酱料,加几粒木姜子,西南山地的那股味,立刻就拉满了。

生嚼木姜子,你会感到口腔有轻微的灼痛和麻木感,但是仔细回味,又会有层层叠叠、类似香茅的复杂香味——它们来自木姜子中的天然柠檬醛等一系列芳香化合物。

滋味虽美,木姜子的鲜果却很难保存,只要表皮稍有破损,果肉就会迅速氧化,即使是把果子晒干,大量新鲜芳香精油的挥发,也会损失很多风味。所以外地的酸汤鱼,只能使用木姜子油来调味。只有在夏季靠近大山的地方,才能体验到木姜子原汁原味又稍纵即逝的美妙。同样来自大山的馈赠,还有红彤彤的辣椒。多年前,第一棵辣椒落地中国,就与贵州的风土“金风玉露一相逢”,从此端上了中国人的餐桌。只生长于贵阳南部山区的花溪辣椒,肉质肥厚,油分充足,有平衡的辣度和香气。在40摄氏度的室内烧柴烘干之后,花溪辣椒原本清新的果香中又会增添一丝厚重的木质香气。再经过反复舂打,辣椒中的果胶充分释放,慢慢会变成糍粑一样的黏稠质地,这就是贵阳地道的糍粑辣椒。在贵阳提起辣子鸡,必然是用糍粑辣椒炒制的辣子鸡丁,它在贵阳人心里,可比老干妈风味鸡油辣椒好吃多了。而将辣椒装坛发酵,辣味变得温和,轻薄的酸味浮现。这就是贵阳家常菜中最常见的糟辣椒,可谓是炒肉、炖汤、调酱的一把好手!水能载鲜,亦能蕴味在山林之外,水,蕴含了贵阳饮食中的又一大生存智慧。贵阳境内共98条河流,它们相织交错,为贵阳人涵育了梯田水稻,滋养了丰富的河鲜,也带来了充沛的水汽。?湿润的气候是一把双刃剑,它提供了多样的微生物,能让食物变得极易腐败变质,也能成为贵阳人创造新滋味的灵感。为了对抗潮湿,贵阳人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将盐、辣椒混合糯米腌制,这种做法被西南山地民族称为“酸”或者“鲊”,用这样的方法保存鱼肉,催生出别样的风味。还有一种保存猪肉的做法:猪肉腌制一段时间后,下热油炸出一层脆皮,再浸入猪油隔绝水分和空气。这样制作出的油底肉,能保存一年以上。它保留了新鲜猪肉的色泽、质地,又在猪油的浸润中增添了丰润肥美的浓香,无论是做咸口的小炒肉,还是甜口的甜烧白,都十分丰美合宜。有的人想办法对抗潮湿,也有人喜欢顺势而为。发酵,就是这种顺势而为的饮食智慧。酸菜鱼中的酸汤,黔南独有的“独山三酸”,各种发酵豆腐小吃,甚至是茅台酒,都是这一智慧的产物。

凤仙花发酵成的“素臭酸”,一般人不要轻易尝试

不过,要说最有“贵阳味”的发酵食物,可能还是酸粉。贵州人以对米粉的痴迷著称:花溪牛肉粉、凯里酸汤粉、兴义七色粉、铜仁盘子粉、鸭溪凉粉、遵义米皮、安顺裹卷……可以说,贵州的每市每县,都有不同的米粉做法。不过,老贵阳人最喜欢的,还是一口酸粉。

酸粉,是微微发酵过的米粉,带有一种细细密密的微酸。

发酵让酸粉充满了细密疏松的孔洞,帮助酸粉挂满汤汁,也吸附住各种调料的香味。

不论是用香辣重口的红油干拌,还是放进清亮香醇的肉汤,配上豆芽、脆哨、辣子鸡、牛板筋……

嗦一口粉,就能体味一整个贵阳的味道。

贵阳,一座难得的风味博物馆

贵阳,是历史上通往西南重要的驿站,也是现在贵州最中心的城市。

它一方面保存了大量人类文明历史不同阶段的食物样本,一方面杂糅了从中原到边疆的饮食习俗。

很多人会认为,黔地多山,交通不便,长期闭塞。但其实,也是不同的人群、上千年的历史,塑造了今天的贵阳风味。

年前,来自江南和中原地区的多万移民来到贵州中部落脚。他们在青岩和马堡定居的后代,就被称为屯堡人。

迎龙灯、分糕粑,至今仍是屯堡人的传统年俗。

糕耙,是用籼米和糯米混合舂成粉后蒸出的点心。不同于其他地区,屯堡人做出的糕耙体积巨大,蒸出来足有40厘米厚。

蓬松的糕体还要进一步压实,变成压缩饼干一样的食物,才成为最终韧而不黏的形态。

据专家推断,糕耙正是他们当年迁徙途中重要的口粮,因此,当地重要的宗族活动中,都有糕耙的参与。

《寻味贵阳》的导演组在前期走访调研时发现,除了食物,贵阳的物产、风俗、语言、建筑……很多细节,都昭示着它与世界千丝万缕的联系。

丝娃娃,明显带有北方面食特点;糯米饭,大概与少数民族“吃抟饭”的饮食习俗有关;糕粑稀饭,与千里之外江浙点心异曲同工;裹卷,与东南亚小吃如出一辙。画家董重在一篇博客里写道:

“这是我的城市,贵阳。多阴雨,夏天凉爽,冬天湿冷,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是吃辣椒的天才,善饮酒,什么都敢吃。这座城市不大,嘈杂,各类闲杂人等常无名头地聚集在一起,理由当然是喝酒、玩耍。”

那些数千年来持续流动至贵阳的人们,最终被酸汤、辣椒和好酒统一了口径,被低调湿润的气候改造了面貌,被包围着的山川塑造了个性。

参考资料:

[1]《寻味贵阳》,腾讯视频

[2]《陈晓卿:我们为什么拍寻味贵阳?》,风味星球

[3]《人均火锅门店数第一,贵阳才是最爱吃火锅的城市?》,红餐网

贵州,这个西南的交通枢纽有着复杂丰富的不同面相《地道风物:贵州》

“寻味”系列作品

带你领略新东莞,老味道

《寻味东莞》

-End-

.4.21编辑:Yoyo

审核:Cellur点「在看」,给阿信加鸡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6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