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的一篇散文,蕴涵哲理和诗意,不愧为
2024/10/12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zdxbdf/
文学作品中经常采用烘托和映衬手法,一方面可以突出被描写对象,另一方面也能深化主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秋天时草木凋零,而菊花却在西风呼啸时璀璨绽放。为了更加凸现菊花的品质,作者就要先抑后扬地描绘萧瑟的秋景,然后再通过点染技法,表现出菊花的傲放场面。
有一位现代作家就深谙此种表现手法,从而让作品非常引人入胜。下面介绍苏雪林的一篇散文,蕴涵哲理和诗意,不愧为民国才女。
《秃的梧桐》
作者:苏雪林
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荫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萧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蚂蚁所蚀,渐渐的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似的说。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苏雪林,原名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民国时期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她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学者,早年留学法国,后定居台湾。主要著作有《绿天》、《棘心》、《归鸿集》和《唐诗概论》等。
苏雪林小时候只读了两年私塾,后来就辍学了。不过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认识了一两千个汉字,于是就四处借书来阅读。
后来她居然读通了四大名著,从此不仅不觉得寂寞,而且还尝试着自己进行诗词和散文创作。再后来又重新得到上学的机会,她也更加珍惜并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著名的作家。
这篇散文行文流畅,梧桐在不同季节都有变化,作者抓住这个线索组织材料,精心描绘,从而让文章不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且极富诗意。
园子里的梧桐不仅遭到蚂蚁的侵蚀,而且还不幸地遭遇雷电,使得本来高大坚实的桐树既不稳固,上半截也被劈折。路过的人看见它这副模样,都觉得它难得活了。
但是春天来时,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是一棵棕榈树。可惜好景不长,正当作者感到欣喜之时,蚂蚁又来侵蚀,风儿也来摧残,于是树叶又开始脱落,枝儿又变得光秃秃的。
如此春夏交替,梧叶绿了又落,它却毫不在意,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忙完春天,又忙了一个夏天。
秋天时柏树依然郁郁葱葱,而其它很多树都已憔悴了。就连那年近古稀的老榆树,虽然护着青青的叶,好像老人想保存半生辛苦积攒的家私,却禁不起西风如败子,没日没夜地在它耳畔絮聒!终于减了葱茏的绿意,增添了蔚蓝的天光。
而榆干上的薛荔,忽然喜悦其上终于没有遮蔽,既可以酣饮风霜,又能陶然自足,根本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风中瑟瑟地悲叹。
为了做到对比鲜明、烘托充分,作者又继续描写了其它的植物。在西风呼啸的日子里,大理菊东倒西倾、牵牛的蔓枯萎纤小、紫色野花娇美可怜,而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蝴蝶虽然翩翩飞来,却只是停在花上幽情凄恋。
作者用其他的树和花,衬托出秃梧桐的顽强生命力,从而拓展和深化了主题。而园里的梧桐,也枝干光秃地兀立在惨淡斜阳中。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惋惜似地说,这株捂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但是作者却仿佛看见,风中正飘下桐子,然后落入泥土之中。即使这受伤的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作者也借此告诉人们,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
纵览苏雪林的这篇《秃的梧桐》,叙事清晰、描写生动,是一篇咏物寄怀、充满诗意的散文佳作。作者通过对屋前一株秃梧桐的描写,歌颂它百折不挠,宁死不屈的精神,同时也寄寓了人生虽有无数挫折,但只要不气馁,顽强抗争,任何困难都可战胜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