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看到齐白石大写意的畅快,却不知道他
2024/11/1 来源:不详齐白石(一)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在艺术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及其内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
的确如此,也正如罗丹的另一句名言:”世界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齐白石就是一位颇具慧眼的艺术家。
我们先看下面这只鸟。
齐白石画稿砖纹若鸟稿它诞生于一百年前的北京。年,已经五十多岁的齐白石来到北京定居,据说,他的第一个栖身之所,就是位于北京南城的法源寺,从遥远的湘潭故里,飘然而至,法源寺的羯磨寮成了他遮风挡雨的厕身之所。
当年阴历六月十八这天,齐白石的一位学生张伯任来齐白石的住处找他,二人正聊着天,齐白石蓦地发现地砖上有个石浆印子很像一只鸟,就赶紧找来一张纸,对照勾勒下来。接着,他又以题跋的形式,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己未六月十八日与门人张伯任,在北京法源寺羯磨寮闲话,忽见地上砖纹有磨石印之石浆,其色白正似此鸟,余以此纸就地上画存其草,真有天然之趣。”
这张“砖纹若鸟”稿不大,为29cmx21cm大小的托片,现藏于北京画院。这只是齐白石随手勾出的画稿,寥寥几笔,看似简单,却意味十足,一派天趣。“真有天然之趣”也正是齐白石艺术的最本质的核心理念。
“趣儿”文创作品行李牌从时间来说,齐白石的这张鸟,距今正好一百年了。北京画院人把这只鸟取名“趣儿”,为纪念它的“百年诞辰”,他们还特意制作了“趣儿岁”生日蛋糕,为之“庆生”。画院文创人员也没闲着,开发设计了一系列“趣儿”形象的行李牌、工作牌,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增添情趣。无疑,这是对齐白石艺术的尊重与传承。他们做得非常棒!
齐白石画稿正如齐白石先生在“砖纹若鸟”稿上所书“余以此纸就地上画存其草”,我用这张纸,铺在地上把它画下来,作为草稿保存。我们除了感慨齐白石先生有双发现美的眼睛外,同时也为他对艺术的虔敬所折服。更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大师是炼成的。
齐白石画稿感谢网络,让我们的眼界大开。我曾经在上面看到一些齐白石先生留存下来的画稿,有反复涂改的痕迹,还有非常详细的注解,等于是他的绘画学习笔记,也是日常素材的积累。
齐白石画稿齐白石画稿这些画稿,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一类是学习笔记。这类画稿,包括临摹前人范本,如八大画稿。他会一丝不苟,惟妙惟肖地记录下来,形神、笔墨都非常讲究,日积月累,下笔有神。还有日常写生,比如他的一张凤仙花的画稿,画有花心、花骨朵、花柄等,并详细注明花蒂、花瓣的用色。
齐白石画稿齐白石画稿一类是绘画心得。有一张蚂蚱的画稿,是他在游成都时,用颜色画在案子上画了一只蚂蚱,他觉得效果不错,就想保存起来,可是画在木板上怎么办?他想了个办法,用一张纸覆在上面,把图案印了下来,留作资料。在他的另一张画稿上,画的是一只鸟,立于石上,下面是水。白石先生记录下鸟的颜色、特征,并标明:“石下之水,只宜横画,不宜回转,回转似云不似水也。”这是他的经验之谈。
齐白石画稿齐白石画稿一类是草稿。白石先生要画一幅画时,有时会先画草图。把画面的各种元素先有个构思,觉得满意后,再移入作品之中。正是因为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才会佳作迭出,这样做,其实也是一种积累和历练,为日后的心手双畅打下基础。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齐白石画稿齐白石画稿还有一类是留存底稿。画家的作品,卖出或送人是常事,想留个底稿,现在可以用手机拍下,而齐白石那会儿只能靠画。所以,他的画稿中,有一部分是留存底稿用的。
齐白石画稿我们常说一句话“世人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谁付出了辛苦谁知道。我们看齐白石的大写意作品,只感觉痛快淋漓,却不知道背后经历了怎样的磨砺,这正如他在一幅画中所题:“尽了力子烧炼,方成一粒丹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