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七夕,真的不是情人节啊文末送电影
2022/12/25 来源:不详白癜风到底能治好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51183.html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
想和大家聊聊七夕
这个被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的节日
虽然现在一提到七夕,大家就想到
鹊桥会、定情、看着星星互诉衷肠
……
但实际上
在很久以前
七夕节,真的不是情人节啊!
女子大型祈福节日
在古代
七夕的确和牛郎织女的传说关系密切
但它又有“女儿节”的称谓
简单来说,七夕就是一个
“女子大型祈福节日”
织作是古代女子的常备技能之一
尚未结婚的姑娘乞求有一双巧手
已经结了婚的女子乞求得子
有孩子的妇女希望孩子聪明
总之这一天,姑娘们
穿针斗巧、拜织女、
吃巧果、逛街……
男子顶多在旁边凑个热闹
过节什么的,不存在的~
姑娘们七夕玩什么?
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说
女子乞巧的活动
源于汉初刘邦的后宫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
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俱以习之”
大概意思就是
在一个楼里兴致勃勃地穿针
……
开襟楼又叫穿针楼、彩楼
它是什么样如今已看不到
大家可以在下图中凑合一览其风姿
这是圆明园的海岳开襟,相当豪华
想想在这样四周环水的
三层小楼里望星星穿针
可以说非常浪漫了~
图:海岳开襟
南朝七夕乞巧的流程中还有一条:
蜘蛛结网会带来好兆头
当天,女子们用彩色的线穿过七孔针
还把瓜果挂在庭院里
如果有蜘蛛在瓜上结网
就是巧手get√
蛛网乞巧
《开元天宝遗事》
记载过盛大的穿针乞巧仪式:
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游宴
七月七日晚上
宫女们把瓜果、鲜花、
美酒美食摆在外边
向牵牛、织女星祈祷
还捉来蜘蛛封在小盒中
第二天看蛛网稀密
蛛网结得密
预示“巧多”
结得稀就是“巧少
民间也纷纷效仿
唐朝崔颢有《七夕》诗称:
“长安城中月入练,
家家此夜持针线。”
宋代以后商业繁荣
七夕节的气氛也非常浓厚
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醉翁谈录》写道:
“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
自七月一日,车马填咽,
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
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放在今天大概
就是“剁手节”吧……
宋代在七夕还流行
一种叫“摩喝乐”的
节令性泥玩具
七夕日夜
女孩儿及儿童们祭拜它们
可以祈求获得智慧和心灵手巧。
明清两代流行投针问巧
姑娘们把装满水的碗放在烈日下
利用水的表面张力
让投下去的针浮在水面上
看碗底的影子
如果针的影子像花云鸟兽
寓意最好
像剪刀的就差一些
针影粗细不均、像个棒槌的
感觉分分钟就要放声大哭…
投针验巧
七夕和爱情没有关系吗?
还是有一点儿关系的
毕竟涉及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但这故事从古到今
也不是啥大团圆结局……
战国晚期竹简《日书》里写
牛郎织女的婚姻非常悲剧
“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
不出三岁,弃若亡。”
大概意思是:
若人们在这种时候结婚
丈夫三年内会离弃妻子
直到西汉中期以后
七夕的分离禁忌才逐渐消退
演进到男女的约会……
但东汉《古诗十九首》里
牛郎织女还是相爱而不能团聚: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抛开这对苦命情侣不谈
七夕其实应该是
女孩子们尽情玩乐的节日
七夕在古时也称为“女儿节”
这一天,未出嫁的少女
会成群结队地游玩
互相比一比自己
亲手做出来的手工艺品
宋元时期七夕节的隆重程度
丝毫不亚于春节
当时还专门设有
“乞巧市”,专卖乞巧物品
清代江南女子
还有七夕染指甲的习俗
传说将凤仙花汁
染红的无名指和小指甲
一直保护至明春元旦
简直比男女互送礼物好玩多了
说到底
古代有“男耕女织”的传统
所以姑娘们乞求心灵手巧
是为了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
现在大部分人无需耕织
对于祈福的愿望也就没那么强烈
七夕节从穿针开始
一路演变过来
随着各朝各代的发展
也增加了很多风俗和活动
在鹊桥相会的浪漫与商家推波助澜下
现在它成为一个互诉衷肠的节日
亦不足为奇
但在大家尽享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时
也要知道,在多年以前的今天
我们的传统是
“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今天没有送礼物的
朋友也不要着急
正月十五上元节、三月三上巳节
都是中国传统中真正的
宜约会、宜谈情的情人节
到时候补两份也是可以的……
最后!
还没有收到礼物的小可爱们
“浙江女性”来送电影票啦~
这几天,什么电影最火?
是他,是他,就是他
我们的英雄小哪吒!
没错!和我们一起去看
《哪吒之魔童降世》吧~
还有“哪吒”周边等你来拿~
还在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