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甲的历史源远流长,与现代女性相比,古代
2023/3/22 来源:不详儿童白癜风能治么 http://m.39.net/pf/a_4793223.html
现在很多女士,特别是那些喜欢追逐时尚的小姐姐们,都特别热衷于美甲,一副美丽的指甲不仅有漂亮的造型和美丽的色彩,而且还可以别出心裁地点缀上不同的装饰品,着实让人爱不释手。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代社会的姑娘们热衷于通过美甲,让自己变得更加楚楚动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这种爱美之心并不只属于现代人,古代的美人们,对一副美丽指甲的追求也是毫不逊色的。
与现代的美甲一样,古代美人对指甲最简单的美化方式,便是染甲。《古今事物考》中记录,当年杨贵妃便是“手足爪甲红”,所以导致了“宫中效之,此其始也。”不知道杨贵妃是不是美甲事业的创始人,不过以她生活的奢侈,以及对时尚不遗余力的追求来看,这个可能性还是相当高的。
不论杨贵妃是否推动了美甲的发展,反正在唐代染甲和蓄养长指甲已经非常流行了。蓄养尖而修长的指甲,应该是起源于弹拨古筝的女孩子所带的长而尖细的义甲。“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涂着红色指甲的纤纤玉手,在琴弦上拨弄出美妙的音符,令听琴的人深深陶醉,这两句描写弹拨古筝女孩子手指的唐诗,将动听的音乐与弹琴人美丽的指甲融为了一体,不由令人浮想联翩。
古人染指多用凤仙花,也叫指甲花,主要是因为凤仙花有轻微的腐蚀性,而且花朵的汁液鲜艳可人,并且花汁的色彩可以轻易地浸透指甲,经久不褪色。再加上栽种凤仙花难度不大,家家户户都可以种植,这样既经济实惠,又效果显著的美甲原料,自然会广受青睐。
清代赵翼所写的《陔余丛考》中,详细记录了用凤仙花染指甲的全过程:
凤仙花,红者捣碎,入明矾少许,染指甲,用片帛缠定,过夜。如此三四次,则其色深红,洗涤不去,直至退甲方渐失之。
这种添加了明矾的,纯天然凤仙花指甲油,虽然在染甲的流程上要比现代的指甲油麻烦不少,但是效果却是相差不大的,甚至更为持久,若要指甲恢复原色,必须等到新的指甲长出来,将原来染色的指甲修剪掉才行,否则颜色会一直保留在指甲上面。
不过古代的美甲可并不仅仅限于染色,将指甲养长,修剪圆润,让整个手看起来更加修长美好,才是古代贵族女性们美甲的终极目的,都说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看来从古至今的美人们,在这一点上的认知是完全一致的。不过蓄长指甲不利于劳作,所以如果说染指甲可以通用于各个阶层的女性的话,那么经年保养出一副漂亮修长的指甲,可是富贵人家女孩才受用得起的了,毕竟小姐们不用干家务活,有专心美甲的条件。
即便如此,指甲也是禁不住磕碰的,于是一种专门用于保护指甲的器物:指甲套诞生了。这种专门针对长指甲采取的保护“装备”,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广大豪门贵妇的喜爱,因为它不仅可以保护修长的指甲不受损伤,而且还相当于给指甲戴上了饰品,功能非常类似于今天做美甲时,在拉长的指甲上面做各种镶嵌,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东西。
指甲套在清代非常盛行,而且用来做指甲套的材料大多非常贵重,有贵重金属,也有玉石翡翠。清代的指甲套的规格大多是四寸左右的长度,纤细而略有弧度,套端尖细,背部多为镂空雕刻,美观透气。清代在指甲套的装饰上,更是极尽奢华,除了在套身上雕刻各种精美绝伦的花纹外,还要镶嵌上名贵的宝石或珍珠,造价相当高昂。不过那时候,可以拥有指甲套这种奢侈品的都是贵族女性。
道光年间,后宫的嫔妃几乎都会佩戴指甲套,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尊贵。晚清末期的慈禧太后,对指甲套更是钟爱有加,乐此不疲,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慈禧画像上,大多是戴着长长的指甲套的。
虽说因为年代久远,古代女性与现代女性的审美观和美甲方式都大不相同,但不管生活在什么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都是一样的,对美好事物锲而不舍的追求,是一直没有改变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