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文化琐谈之86关于七夕节的花染指
2023/6/4 来源:不详“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传说中织女思春下凡尘,与牛郎成就姻缘过起“男耕女织”的人间烟火幸福生活。气得王母娘娘派天兵天将来到人间把织女抓回天庭,并拿出头上银簪在牛郎织女之间划出一条天河,隔断牛郎织女。奈何那牛郎挑着一双儿女来寻母,织女寻死觅活,加上百仙求情,无奈王母娘娘慈善心发,每年只允许七月七相会一次,届时数万喜鹊银河搭桥,促成牛郎织女相会。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民间也称乞巧节、七巧节、七姐诞。这个节日发源于中国,是至今无人争议的节日。在国外的华人地区,也有过七夕的习俗。报纸资料上看到,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也有过七夕的传统。
七夕节来源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四大爱情传说故事之一,今天从表面上看起来好似很简单,实际上牛郎织女在民间有很大影响力。由于中国几乎处于男权社会,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是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封建农耕社会,男耕女织、夫唱妇随,“你耕田来我织布”,“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就是典型的农家幸福小确兴。因此,至今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久而久之,七夕也跟农历三月初三一样,成了“女儿节”,这几年有成为“情人节”的趋势。
可是,这跟染指甲有啥关系呢?跟花木文化有啥关联呢?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染指甲本来是流传于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在少数民族中也很流行。四川省、贵州省、广东省也有此风俗。福建闽南地区特别是漳州地区,更盛。
用花草染指甲,是大多数女子和孩童们在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也与生育信仰与密切的关系。古代没有指甲油,人们只能用鲜花作为染料。也可以这么说,今天的指甲油是从古代鲜花染指甲得来并发扬光大的。
染指甲专门有一种染指甲草,又名凤仙花、指甲花,茎高四五十厘米,到厘米的样子。肉质、粗壮、直立。上部分枝有柔毛,或者近于光滑,其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粉红、大红、紫色、白黄、洒金、紫红等,善变异,因其花头、翘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称金凤花、凤仙花。染指甲花属于风仙科一年生草本花卉,原产中国和印度。染指甲花还有去火、静心的功效,用其花捣成花泥,包在指甲处,待其干燥,即可有效治心火。
随着指甲油的出现,人们不再用凤仙花作为染料,但作为一种民俗传统,七夕用凤仙花来染指甲,仍被人们所喜爱。近年来,浪漫七夕作为中国情人节,成为年轻一代追捧的传统节日,象征着爱情的玫瑰花成了这个节日的主角,虽然节日的内容有所改变有所拓展,但是人们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寄托于鲜花之中的情感并没有改变。
这便是七夕节与染指甲花的来历。(江苏花木文化研究根华供稿,《人民日报》社客户端梁一修改、东部战区创作室吴国平和中国刑警学院董杰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