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良辰,共祈朝夕
2024/12/16 来源:不详七月七,度七夕,牛郎织女鹊桥会,天上人间结连理。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乞巧节等。据《天官书》记载:“南斗、牵牛、须女皆为星纪,于辰在丑,越之分野,而斗牛为吴之分野也。”牵牛星和织女星会在七夕这天相遇,奔赴一年一次的团圆。
民间给天象规律赋予更多的神话色彩,从而有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神话故事牵动着人们的心,也让七夕节逐渐成为了象征美好爱情的节日。
在姑苏,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诗意里也蕴藏着一份苏式浪漫,那些人、那些事都在娓娓诉说着时光缱绻、纸短情长。
举案齐眉,从这座桥说起
在阊门以东,有一座看似不起眼的桥。它模样儿朴素,低调地目送着来来往往的行人。这座桥名唤“皋桥”,因东汉吴人皋伯通得名。白居易曾在诗中写道:“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可见过往的热闹景象。
就是这样一座桥,讲述着“举案齐眉”的故事。东汉时期,诗人梁鸿因一首《五噫歌》得罪朝廷,与妻子孟光漂流至吴郡,投靠在当时的郡中富豪皋伯通家中。虽然日子艰苦,但夫妻感情和睦,互敬互爱。梁鸿每天要做些舂米之类的粗重活,回到家,妻子孟光都会将做好的饭菜置于盘中,并将托盘举至眉毛处。皋伯通被梁鸿夫妻的相敬如宾所打动,将他们奉为座上客,使得梁鸿得以潜心研学,终有所获。
《高士图》五代卫贤绘,描绘了梁鸿、孟光夫妇举案齐眉的故事
如今,再登皋桥,除了感慨于梁鸿夫妇的相知相惜,皋伯通的识才爱才,也体味到了这寻常巷陌、一桥一瓦间都可能饱含的脉脉真情。
相濡以沫,桃坞深处的蛱蝶情深
提起唐伯虎的感情生涯,世人总会联想到影视作品里“三笑点秋香”的情节。现实中的唐伯虎虽然与“秋香”没有联系,却有幸在人生低谷遇上了他的一生挚爱——沈九娘。
唐寅与沈九娘的感情始于才华,终于陪伴。唐寅因科场弊案受到牵累时,唯独沈九娘默默守在他的身边。因日子穷困,唐寅不得不以卖画为生,而沈九娘则在一旁静静地洗砚、调色、铺纸,陪伴他走过最难熬的日子。
据说,唐寅所画的仕女图中,每位佳人的样貌都带有几分沈九娘的神韵,或许这位才子已将满腹爱意付诸笔下,回应着爱人的不离不弃。
婚后,两人在桃花坞定居,将购置的闲置宅院取名“桃花庵”。在桃坞相伴的时光里,唐寅写下了“镜里形骸春去老,灯前夫妻月同圆”的诗句,记录着他们恩爱的夫妻生活。
如今,在唐寅故居的蛱蝶斋内,无论是“落花有情”的牌匾,还是珠帘后的妆台书桌,都再现着唐寅与沈九娘相濡以沫的岁月。
延续祈盼,习俗纷呈欢庆佳期
七夕节除了有浪漫缱绻的爱情故事,也少不了各具特色的民间习俗。七夕乞巧,祈盼的不仅是天长地久,还有平安喜乐、聪慧灵巧。
在众多的美食中,“巧果”是七夕餐盘中的“主角”。清朝《清嘉录》记载:“七夕前,市上已卖巧果,有以面白和糖,绾作苎结之形,油氽令脆者,俗呼为‘苎结’。至是,或偕花果、陈香蜡于庭或露台之上,礼拜双星以乞巧。”
巧果大多呈菱形,色泽金黄,极薄的脆片因为芝麻的点缀显得格外诱人。每逢七夕,孩子们总爱捧着一盆巧果大快朵颐,甜蜜的滋味里饱含着长辈对孩子聪明伶俐的美好祝福。
“七月凤仙七月凉,织女鹊桥会牛郎”。七夕节正是凤仙花的生长佳期。古时女子常将花瓣采摘、捣制成汁液涂染在指甲上。经过凤仙花染好的指甲看起来红润明亮,略带花香,且不易褪色。这种习俗红极一时,古诗中“俗染纤纤红指甲,金盆夜捣凤仙花”便可见其盛行。直至今日,凤仙花染指甲的习俗仍被保留下来,承载着人们对美的追求。
七夕节与针线的关系也极为紧密,穿针乞巧也是最原始的乞巧方式。《西京杂记》中曾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如今,每逢七夕,家家户户也会拿出针线忙活起来,在穿针引线中重温七夕乞巧的乐趣,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都缝进针脚里。
日子会循环往复
但爱要历久弥新
值此佳期良辰
“七”盼所爱皆如愿
“夕”望所得皆所期
(来源:苏州姑苏发布;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