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美甲描眉画目,杨贵妃赵敏们怎样折腾脸
2025/2/18 来源:不详一、对付头发
古代美女们洗发一般用皂角,拿新鲜皂角放在火里烧,烧到冒泡了再放水里又揉又搓,等到盆里的水变成黄绿色黏糊糊的时候,就把脑袋扎到盆里洗。联想到一句话,把屎盆子扣自己脑袋上,画面感很强。
草木灰也经常用来洗发,由于草木燃烧后含碱,可以用来清除油脂,而且原料好找,到野外找点枯柴草,烧成灰以后过滤掉杂质,再把脑袋扎盆里洗。用这玩意儿洗头,头发肯定黑,连洗发带染发。淘米水也是常用的洗发剂,《礼记·玉藻》中就有记载:“日五盥,沐稷而靧梁。”
总之,古人的洗发用品总让人胃部有不舒服的感觉。
洗个头发好凄凉的说头发护理也是美女们的必修课,古代美女们常用的护发用品叫做兰膏,是从一种叫做“泽兰子”的植物中提炼出来的油脂。温庭筠的诗句“兰膏坠发红玉春,燕钗拖颈抛盘云”说的就是美女用兰膏美发后的绝美发饰。不过,兰膏还有一个作用,可以作为点灯用的灯油,所以,用这种方法美发后的女子一般都离灯火比较远,否则容易变成一杆人肉火炬。
明朝有一种重口味的美发方法,天启皇帝的奶妈客氏发明的,她老人家每天梳头的时候要求宫女们朝她脑袋上吐唾沫,美其名曰“群仙液”,据说此法可以使头发永远乌黑亮丽。客氏是魏忠贤的对食夫妻,天启皇帝也一天都离不开客氏,也不知道天启和魏忠贤这一个半男人怎么忍受这个满头口水的女人,光气味就能熏死人。万一哪天梳头的宫女咳嗽痰多,客氏是不是就顶着一头绿毛出门?
这种云鬓高耸不知道是不是唾沫喷的二、美甲
美甲比较简单,古代美女们最常用的美甲用品就是凤仙花,今天的小孩也经常这么玩。拿凤仙花捣碎成烂糊状,涂在指甲上,红色经久不退。不过也有讲究,据说涂指甲的日子最好选在七月初七,在这一天涂的指甲,颜色能保持好几个月,否则没几天,指甲就跟乌龟壳一样没法看了。注意,是据说。
三、画眉毛
古代美女们很早就开始画眉毛,《韩非子·显学》中就有这样的叙述:“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意思是,即便女孩像毛嫱、西施一样美貌,也需要用胭脂粉黛妆点面容,才能使自己更加美丽。这里的黛就是画眉用品。
早期,女子画眉用柳枝,把柳枝烧成黑炭,然后往眉毛上抹。这种做法缺点是容易掉色,早上浓眉大眼,晚上成无眉大侠。后来科技进步,使用矿物颜料“黛”磨粉以后涂抹在眉毛上。《释名》上说:“黛,代也。灭眉毛去之,以此画代其处也。”黛就是取代的意思,把眉毛拔光以后再用黛画上去。为了美丽,美女们“就要对自己狠一点”。再后来,科技又进步了,黛石逐渐就被各种成品画眉用品替代,但是名称还是用黛字,比如螺子黛、铜黛等等。
春秋战国时期,对于女子眉毛的审美要求就是又细又长,《诗经》里说到美女的相貌应该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蛾眉指的就是那种细长的眉毛。到了汉代,流行一种远山眉,也是跟细长一个路数的。
这个长度的眉毛应该可以叫做远山眉到了唐朝,人以胖为美,眉毛也变胖了,讲究又短又粗,然后在两边细细的向上挑起,形状就像倒立的八字。杨贵妃的眉毛就是这种“矮粗胖”形态。
簪花仕女图,标准唐朝美女倒八字眉众多唐诗都提到了这种诡异的眉毛,也不知道唐朝人的审美到底怎么了?比如韦应物《送客人入道》诗:“金丹拟驻千年貌,宝镜休勾八字眉。“还有李商隐的诗句“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武则天眉毛最标准到了元明时期,眉毛重新变瘦,讲究的是眉尖若蹙,如柳叶一般。无忌哥哥给赵敏画眉毛应该就是柳叶眉,想来赵敏是蒙古郡主出身,眉毛一般又粗又浓,想要画柳叶眉,肯定得吃点苦头,不过这点痛对于爱美的女子来说不算事。
唐伯虎画中美女的柳叶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