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经典的民国风情街,小凤仙蔡锷在这相

2025/2/24 来源:不详

引子:

老北京有三大商业街,西单、王府井大街;以及前门的大栅栏西街,原名:观音寺街;

相比起西单、王府井,观音寺街没有宽敞的马路,没有高耸的商厦,但却能提供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

当年,观音寺街见证了一大票商业名牌的兴衰发展,以及数位名流的往事云烟;

电影片场一样的街道

大栅栏街东街,穿过媒市街,就来到遍布民国气息的观音寺街。街道并不很宽,有心的游客立刻就会注意到黑色铁艺门楣上镌刻着“观音寺街”四个由右向左书写的大字。看得出,尽管门楣有些簇新得扎眼,但依然在刻意靠近这条老街曾经的旧日风采。

6月的北京正午,阳光已经有了那么点毒辣。蓝天白云明亮的光线照得四下里一片明晃晃的,这个时间真不太适合拍点什么。尽管疫情还没有让首都彻底从紧张的气氛中跳脱出来,但施工的机车和忙碌的工人已经告诉你一个信息:你眼下正在闲逛的这条街道正在进行着变化。之后跟当地的住户聊天得知,观音寺街正在面临腾退的节骨眼儿上。

这不禁令我有了些紧张:腾退之后的改建,如果修旧如旧、保留原貌;抑或成为北京又一个文化打卡之地。假如大张旗鼓整治出一个全新的观音寺街,那还不如保留原状。

毕竟两边的建筑,有一半以上还保留着当年的样式;这一点甚至让我暗暗的吃惊:在如此繁华的地界儿,能看到如此之多的民国时期风格的建筑,着实使人喜出望外。

整条街的建筑形态都显得十分紧凑,2、3层的小楼房是标配。建筑外墙的色彩清淡静雅,一些点睛之笔的装饰会让游客暗自惊喜。即便清末北京4大百货商场之一的青云阁,门脸也就只有3米宽。

如此精致的建筑,仿佛到了某个民国风格的影视城;街上往来都是穿着长袍马褂旗袍学生装的群众演员。

只有两三处,在原有的门面之外搭上红红绿绿的架子。估计是近些年开张的店家,将大红大紫的南方餐饮门面风格移植到观音寺街上,看着就那么的扎眼。倒是希望这一次的整治能将这些“害群之马”清理出去。

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北京档案馆保存着一幅民国二十一年(年)绘制的观音寺街蓝图。图中详细的标注了观音寺街的地理位置:东口紧邻大栅栏,西口是一个y字形路口,分别连接着李铁拐斜街和樱桃斜街。

整条街长度约米,宽7米,曾经品牌争辉、店铺林立。观音寺街北侧是一条以会馆、书局、报社而闻名老北京文化胡同:杨梅竹斜街。南侧,则是当年北京著名的娱乐中心——”八大胡同“。或许正是由于特殊的地缘优势,注定了观音寺街生意的火爆以及来往之人皆是“往来无白丁”。

《鲁迅日记》上记载,鲁迅先生在北京第一次咖啡就是在观音寺街,年5月28日,“下午同许季上往观音寺街晋和祥饮加非”。

当年鲁迅第一次来北京的时候,借住在西城区南半截胡同7号的绍兴会馆。闲暇无事时经常步行前往琉璃厂淘货;然后经一尺大街,走杨梅竹斜街,一路东行就到了清末北京4大百货商场之首:青云阁的后门。上楼便是茶座,歇脚、会友、品茗、理发、购物等可以一勺烩。消遣一番之后,再从正门出去,到东边不远处的东升平浴池(今改为东升平宾馆)洗澡。这几乎成为鲁迅先生的逛街套餐。

曾在一篇文章读到,鲁迅先生借住绍兴会馆的时候,是他在北京最惬意的8年,其间曾经来往观音寺街多次(这些数据的来源,或许是考据自鲁迅先生不厌其烦的日记)。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往来实力雄厚的各界名流;使得观音寺街成为商家必争之地: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百代;慈禧太后曾品尝过的“八大堂”之一:惠丰堂;物美价廉的化妆品品牌:先施;北京茶叶老字号:张一元;北京亨得利钟表店总店;北京蛋糕点心老字号:稻香村……。

观音寺街的观音寺

观音寺街的观音寺,位于街道的最西头。该寺的记载不是很多,只知道始建于明代。早年间曾占地有一亩四分多地,共有大殿十一间,群房上下共计四十三间;在后阁供奉一尊木质大悲观音像。清朝乾隆甲申年(年)以及道光、光绪、民国时期曾多次进行了重修。

观音寺的山门坐西朝东,正对着观音寺街,与李铁拐斜街和樱桃斜街形成一个三岔口。中国人一直都有在商业街区建寺修庙的习惯,由于观音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周边拜佛上香之人数量庞大,因此寺庙的香火一直兴旺。

据说当年观音寺的庙会由于规模较大,成为前门这边的一个盛景。有需求自然就有消费,观音寺庙会的盛大,为观音寺商业街的形成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国二十年(年)观音寺的庙产登记中如此记载:观音寺的门牌52号,占地为前面南北宽三丈多,后面南北宽六丈多,东西长二十多丈,殿宇房屋共计58间。

新中国成立后,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寺庙的香火日益败落、和尚也纷纷离开。最终,当年的观音寺逐渐蜕变成为名符其实的大杂院。好在寺庙的基础建筑虽历经沧桑,仍保留了以前主要的遗存。路过时,向几位坐在寺门口聊天的大爷询问;观音寺几年前就已经完成了清退和修缮工作,可惜疫情期间不对外开放,只好疫情之后再来一探究竟了。

在这,蔡锷初识小凤仙

现如今,观音寺街33号依然是当年生意兴隆的“青云阁”正门。一座二层青砖小楼的老牌匾是晚清内阁中书、著名书法家何维朴于宣统元年题写的,到现在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

门外的一对长联:深巷藏福地一代文豪一代风流流连于此,闹市寻幽处我辈儒雅后辈英雄忘返期间。

一座并不起眼的小楼,竟然是清末民初北京的四大商场之首。其他三家是西单的劝业场、王府井的东安市场,还有菜市口的首善第一楼。

当年蔡锷将军就是在青云阁里的普珍园结识了小凤仙。此后二人频频在此约会,从而演绎出了一段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

著名护国将领蔡锷将军与知名义妓小凤仙,在青云阁相识

戏剧家许姬传在《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中记载:年,梅兰芳率团到沈阳演出时收到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四十年前,写信的人受人之邀,曾与梅兰芳在福兴居同桌吃过一顿饭。信的结尾写到“现已多年不见,甚为怀念。。。。。。如不弃时,赐唔一谈,是为至盼。

写信的人正是小凤仙,是后来嫁给了铁路工人的小凤仙。曾经沧海的小凤仙,这个时候只剩下对于四十年前的一面之缘的记忆。

据说,梅兰芳也回了封信,并寄了些钱给小凤仙……,这是后话。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8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