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丨保护好广东首个国家公园

2023/2/17 来源:不详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好广东首个国家公园--广东南岭国家公园核心物种特丰区和世界同纬度地区最后一片绿洲,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近年来做出了不懈努力,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南方红豆杉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年,位于广东省北部,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座落在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清远市阳山县和连州市行政境界内,总面积5.84万公顷,是目前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岭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南岭自然保护区现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该保护区率先在全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用森林资源“网格化”智能巡护管理系统,结合无人机监测巡护,实现全区87万森林资源无死角、全覆盖的“一区一网”精细化、综合化管理,压实资源管护责任。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记录上报数据次,期间观测到野生动物只,累计核查上报4次,没有发现异常死亡的野生动物。截至目前,全区没有出现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

万年活化石

种野生植物资源,中亚热带森林的典型代表

据最新统计,南岭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植物总数已上升到种,比原记录(种)增加种。其中野生维管植物种,占广东省野生维管植物总数的57%,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南方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var.mairei)、伯乐树(Bretschneiderasinensis)、莼菜(Braseniaschreber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9种,IUCN红色名录濒危以上物种2种。

近年来,陆续发现的新物种已达10个,分别是南岭头蕊兰(Cephalantherananlingensis)、南岭叠鞘兰(Chamaegastrodiananlingensis)、南岭凤仙花(Impatiensnanlingensis)、南岭姜(Zingibernanlingensis)、南岭堇菜(Violananlingensis)、阳山凤仙(Impatiensyangshanensis)、张氏堇菜(Violachangii)、大桥虎耳草(Saxifragadaqiaoensis)、南岭石杉(Huperziananlingensis)、南岭舌唇兰(Platantherananlingensis),广东新分布植物16种,包括1新分布科,3新分布属,其中黑三棱科为广东新分布科,尾囊草属、栀子皮属、黑三棱属为广东新分布属。还发现苔藓植物广东新纪录属1属,新纪录种28种。

亚热带森林

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珍稀物种频繁出现

现已初步查明,在南岭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脊椎动物有种,比原记录种数(种)多出种。其中陆生脊椎动物种,占广东省陆生脊椎动物种类的60%。已鉴定记录昆虫种,其中蝶类种,比原记录(种)多出种;蛾类种,其中南岭为模式产地的种类有种(亚种),原记录没有蛾类记载;鞘翅目昆虫种,原记录没有记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6种,IUCN红色名录濒危以上物种16种。近年来又陆续增加了保护区新种1种,天井山草蜥(Takydromusalbomaculosus),新纪录65种,其中鱼类1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12种、鸟类25种、兽类22种,广东省新纪录8种。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珍稀野生动物频繁出现在南岭自然保护区内。近年来通过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监测到的南岭旗舰珍稀物种及种群有:

海南鳽(Gorsachiusmagnificuus),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为全世界30种最濒危鸟类之一。年,大顶山管理处技术人员在林区公路路边的树上发现一只成年海南鳽;年,大东山管理处护林人员发现一只受伤的成年海南鳽。海南鳽的再次出现,有力地证明了南岭自然保护区是它重要的栖息地之一。

莽山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mangshanensis),国宝级的珍稀动物,在IUCN红色名录中列为濒危(EN)物种,仅分布于湖南莽山和广东南岭。年,乳阳管理处管理人员发现一条重2kg,长cm的成年莽山原矛头蝮;年,乳阳管理处巡护人员发现一条成年莽山原矛头蝮在路边爬行;年,乳阳管理处管理人员发现9次莽山原矛头蝮的活动,其中有2次是幼体,7次是成体,通过监测掌握的情况,可以确认的是该蛇已顺利完成了野外孵化,生存环境非常理想,估计野外种群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黄腹角雉(Tragopancaboti),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濒危物种。近年来,在黄腹角雉的繁殖季节,遇见它的机率非常高。至年,通过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乳阳片区安放的75台(或者位点)红外相机(包括同一相机移动了位置),拍摄到张黄腹角雉的照片,记录到次黄腹角雉的活动,记录到黄腹角雉的时间在早晨5:01至晚上20:00。以上调查结果说明,黄腹角雉已在南岭自然保护区繁衍生息,种群数量在逐年上升。

黑熊(Ursusthibetanus),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南岭地区的大型代表物种。从年至今,每年都有监测到黑熊不同个体的红外相机影像。

此外,近年来,该保护区利用红外自动相机拍摄到的野生动物有57种,其中兽类25种、鸟类32种,主要有黄腹角雉、黑熊、鬣羚、豹猫、赤麂、野猪、中华竹鼠、棕鼯鼠、毛冠鹿、白鹇、红嘴相思、白眉山鹧鸪、紫啸鸫、丘鹬、短尾猴、斑林狸、果子狸、水獭等,其中黑熊、毛冠鹿、水鹿、鬣羚等是广东省首次在野外拍摄到的大型野生动物。

0年,该保护区集中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以“一馆一园一体系”为中心的自然教育、研学和科普基地,抓紧建设以“一地一站一团队”为支撑的国家高端科研监测平台,力图将保护、科研、游憩、教育与社区发展五大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资源优势向绿色发展优势的转化,探索资源保护与科学合理利用实现双赢的有效模式。

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保护区在建项目包括南岭自然博物馆建设、南岭科普宣教示范园建设、南岭鸟类图鉴编制、南岭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勘界立标、动物通道修复、20公顷大样地生态监测、受损植物群落生态修复、黄腹角雉监测及栖息地保护、华南五针松保护、南岭研究站建设、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研究、南岭自然教育学堂建设等13个类别项目,项目资金总计达万元。

唐音

杨昌腾

唐音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创造更多价值

本文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5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