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儿女花不屑躲避的坦诚,一条与家庭人

2023/2/23 来源:不详

自《饥饿的女儿》到《好儿女花》,这个原本写诗的女子,用文字记录自己,字字带真,没有半点儿作假。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不论是张爱玲的《小团圆》还是麦家的《人生海海》,作家在涉及到自己过去时,他们也都是隐晦而闪躲着倾诉。从没有像虹影这样坦诚至此。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将各种情感揉碎在文字里的,直击生活的肉身,戳穿并且碾碎,再次重塑。那是切肤的痛和恨,隔绝不了的爱和念,最终的和解和延续。

《好儿女花》是女儿对母亲的祭奠。一场葬礼,半生都在远望而又怨望的女儿,与母亲、与亲人、与自己和解。她望着女儿的脸,“和母亲一模一样,她的脸,当然也和母亲一样。”她站在岁月的中间,抱着女儿,回望母亲,时间的河流中渣滓沉浮,最终,女儿的出生,是击穿了生活的肉身后,对生活更加热爱的期待,还有怀念。

一与母亲之间化不开的痛和恨

关于母亲的形象,亦如人生百态一样。童年时期缺失得温存和细语,会使人穷其一生都无法找补回那种缺憾。杜拉斯如此,张爱玲如此,虹影亦是如此。

杜拉斯曾经在《堤坝》和《情人》中,也涉及到关于母亲,穷困、不幸、坚韧,同时,母亲又是可恨的,将所有的爱只给了其中一个孩子,剩下的孩子在失去父爱的同时再一次失去了母爱。人类是需要情感的灌溉才可以长出美丽的花朵,可是,现实却是,五个手指各有长短,母爱在均摊给孩子们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偏颇。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一向对我蛮横、出奇冷淡,似乎她脸上总挂着一串冰柱子,与我隔阂,是前世后生都不可改变的,像一个后妈,不像别人的母亲那么宠爱孩子,呵护有加,表示亲热。

逼仄而拥挤的家里,所有的温情都掩盖在终年不化的冰山底下,“我”作为这个家中最为多余,一切罪孽根源的人,与母亲之间的隔阂更加深刻。

虹影记忆里的母亲,对自己态度蛮横粗鲁,没有半点儿爱她的影子。直到18岁,她才知晓自己私生女的身份,与母亲之间的隔阂愈发得强烈。虹影对自己身份认同的焦虑,逼迫她远离乡土。

其他儿女对母亲的误解和曲读在《好儿女花》的前10章中也有说明。母亲葬礼上,儿女们还在讨论关于母亲的流言蜚语,全然没有半分尊重,在父亲去世后,身边的子女对母亲只有怨怼。母亲与儿女近一个世纪的经历,无可奈何,不可救赎。

姨是有坏名声的外婆生的坏女人,从前是这个家的耻辱,今后也是,姨的生活方式和言行,都与家里背道而驰,不值得尊敬。

母亲的一生,真如这些流言那样吗?

二母亲从未停止的爱与挂念

外婆直到去世,都不肯原谅母亲。母亲一生的反抗在外婆看来,是离经叛道。直到母亲回到家乡,看见外婆在后山种下成片的小桃红,那一刻母亲突然明白过来:“就我这傻兮兮到家门子的闺女,妈妈早就原谅了我,不然她不会种小桃红,以此祝福。她当然心疼我,当然担心我,挂念生死未卜的我,她是我的妈妈,啷个会变呢?”

外婆种下小桃红,朝夕祝福。生前冲不破的隔阂,按照老辈子人的话,在一个上下一起说谎成性的国家,便无法应验。这话也应验在了母亲与自己的儿女身上。母亲,终究是母亲,在她的眼里,自己的孩子,什么都难瞒过她。孩子未生下来,母亲就开始为她的一生担忧操心,一直到孩子长大成人,也不会有丝毫改变。

我走投无路,心情异常压抑,坐收班轮渡,带新交的男朋友回家。母亲已睡了,我敲开她的门,告诉母亲我结婚了。母亲在堂屋搭板板床,让出房间和她自己的床。母亲让那男朋友避开一下,压低声音说:“结婚大事,应该先告诉妈妈一声,你看那人右手在抖,不好使,有病吧,以后在一起生活啷个办?”“这是我自己的事。”我想也不想地回答。母亲说:“你还是恨我?”我说,“我恨这个世界。”母亲说,“你这样回家,不算回家,我不希望看到你这个样子。你该学会爱,有爱,你就会快乐起来。”我说,“那你就当我没有回过家一样。”

这一家人,没有一个在情感和婚姻中得到安宁和抚慰。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隔着万水千山。父亲多年的眼疾、大姐不断离婚、三哥的残疾,“我”与小姐姐二人共侍一夫,这一家人的不幸,矛头都指向母亲,无人愿意体谅母亲在饥饿的年代,一个人挑起重担,支撑着六个孩子和丈夫不至于饿死,更加没有人愿意体会,丈夫出海久久未归,家里一群孩子张着嘴要吃的,母亲内心眼看着就要干涸的时候,她遇见了比她小很多的那个爱人,他撑着她在往前走,这一生真正走进她内心的男人,母亲终究还是为了失明的丈夫,孩子们放弃了爱人。邻居马妈妈说:“六妹哪,你妈妈有一次对我说,孩子就是一种人质,是我们这些做妈的生活的目的。”

王嬷嬷从屋子里拿出一个资料袋,袋子里装着“我”从各地寄回来的照片,亲手剪下报纸上关于“我”的消息。母亲的爱掩藏在岁月的点滴中,混杂在日日夜夜的挂念中,晚年的母亲喃喃地说,“她好可怜,从小得不到我的爱,我不是一个好妈妈。可我不得不那样做!若有来生,我与她成为母女,我会把这辈子不曾给过她的东西,统统给她。”

母亲说有她在,就有我在!母亲的声音有一种刚烈劲,我不是太懂得,可听了这句话,悬来悬去的心一下子就踏实了。

《劝孝歌》有那么一句:“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虽然,虹影家庭中,母亲与儿女之间不甚亲密、可是骨子里却也注定了生死相依的生命之爱,无需强求,与生俱来。

三母亲的去世,促成了兄弟姐妹之间的和解

“湍急的河水,有各式各样的漂浮物,它们朝各自的目的地去,谁也阻止不了,可是他们是那般无奈。”

书中虹影的家庭,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算计、怨恨。孩子们长大后掀起的报复,是对童年不幸的报复。大姐偷走了母亲的全部的养老钱,五哥的媳妇对母亲的虐待,小姐姐与“我”的丈夫发生感情,一家人对“我”的抵触,却又不断要求“我”在经济上贴补每一个人。惊叹虹影如此坦诚地将这一大家人所有的不堪,赤裸裸地公诸于众,可是,这些不堪的背后却又彼此支撑、互相扶持。

母亲下葬后,兄弟姐妹聚在儿时生活过得地方,打开母亲留下的老箱子,那些老照片上,父母、孩子们、穿着干净,对着相机笑颜如花。这个家即使穷,可是多么快乐。母亲所有的怀念,是过滤掉那些困难后,每个人曾笑着度过的时光。

大姐说:“看妈多有心,若妈是个富婆,她会留给我们六个人一人一笔财产。”二姐说:“妈留照片比钱好,我们每个人可以一代接一代传下去,记住那些一同度过的好时光。”

没一会儿,姐妹之间的争吵又开始,大姐哭诉逝去的儿子,屋子里人一惊。每个人,内心都隐藏着过去难以言说的苦。二姐也对她说:“大姐,救人一命,你当时就该找我们大家借钱,大不了,大家都去给你彩电儿卖血治他的病。”

关于亲人的和解,最终达成。血浓于水,我们都是从同一个亲妈肚子里钻出的孩子,是母亲的手心与手背,嫡亲姐妹,一点假也没有,不管吵得雷阵雨翻天,瞬间就会烟消云散。如同刚才在江边我朝她们吼叫,说那些含着杀伤力的话,彼此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傍晚,兄弟姐妹每个人做一道爸爸妈妈生前做过的菜,以此祭奠他们。这场葬礼,兄弟姐们共同送别,共同承担,共同承担失去母亲的痛苦。

客厅传来他们的笑声,远比听到他们的哭声,让人感动。我期待好久,甚至从童年开始,就盼望有一天,家里出现如此的晚饭气氛,父母坐在中间,兄弟姐妹亲密无间。如今父母都走了,这一刻才来。

子女对父母之爱,哪里及得上父母对子女的万分之一呢?可是,父母压根没有奢望过所谓的回馈,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期盼,不就是彼此和睦,互相照顾。

四再一次绽放的好儿女花,是母亲最后的回报

新生伴随着逝去,在母亲去世的一个多月前,“我”再一次怀孕,已算是高龄,近十年都没有怀孕,终于得到上天的眷顾。沉浸在即将成为母亲喜悦中的“我”,忘却了远在老家,缠绵病榻的母亲。早在,“我”还不知道自己怀孕的时候,母亲却一眼看穿,那个在“我”肚子里,还未成形的新的生命。母亲临终前唱着儿歌,为了“我”肚子里的孩子。

呱呱啼哭的初生婴儿到我面前,让我看。她一触碰到我,就止住哭,身体自动地靠过来,她的脸好像我的母亲,她的外婆,有着高高的额头、妩媚的嘴唇。是啊,她跟母亲一样属相猪。

这一点,让我想起了米兰.昆德拉名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写得那样:永劫回归。

重复的劫难,不断地回归,涅槃重生的生命。

结语:

好儿女花,“小桃红”,是凤仙花,是一种可以给指甲染色的花,俗称指甲花。这种花极易养,花谢后,余一个橄榄形的小包,里面有许多一小粒的种子。种子成熟了,会自行掉落,生根发芽。花如此,母亲亦是如此。

虹影祭奠了母亲的一生,同样,也将家庭中各种交织的感情叙述地彻彻底底,文字里带着真诚。《好儿女花》中的父母、兄弟姐妹,普通而又常见,鲜活、生动、真实。母亲葬礼结束后,兄弟姐妹们在客厅欢笑,回忆过去。那份笑声远比哭泣令人感动,虹影显然并非代表她自己一个人感动,也并非代表她一个人与生活的肉身和解。她没有正面,也没有强攻,但是她却因此得以从小道进入生活之城,在蛛网般纠缠的生活中,得一身心安顿,度悠悠半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6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