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讲故事,七夕乞巧时,带你走进老重庆的

2024/8/26 来源:不详

七夕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被誉为“东方的情人节”,但很少有人知道,最早的七夕,其实仅仅是待嫁女子的专属节日。古巴渝民间,便有着许多独特的七夕习俗,在今天的老街讲故事中,我们将带您走进七夕,向您展示老重庆的七夕旧事。

七夕便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如今七夕是人们眼中的情人节,词人秦观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道尽了有情人的心声,可在历朝典籍记载中,七夕却与爱情没有多大关系。关于七夕最早的典故,是西汉年间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与开襟楼,人俱习之。”汉代时,七月七日这一天,女子们聚在一起,穿七孔针,这种行为,渐渐演变成习俗。

图片来源于网络-《汉宫乞巧图》

七夕乞巧忙,女儿“巧”不“巧”

古代社会,女子唯一的命运便是嫁做人妇,相夫教子,婚嫁时,极为看重女子的女红。神话传说中织女可以织出五彩云锦,所以在七月七日这一天,尚未婚嫁的女子会以各种仪式向织女拜祭祈求巧慧,所以七夕也叫“乞巧节”、“女儿节”,唐代诗人王建曾有“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的诗句,描写唐宫中宫女乞巧的景象。

七夕乞巧,有很多种方法,穿七孔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古代针黹活儿是最常见的女红,穿针也是必要步骤。七孔针的针眼细小,不易穿过,所以最快用五色线穿过七孔针的女子,足见心灵手巧,也算乞巧成功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穿针乞巧

除了穿针,还有一种乞巧方式,叫做“丢巧针”,七夕当天用碗装水放到太阳下曝晒,然后女子持小针丢下,浮在水面上,接着观看水下针影,看看针影是散如花、动如云还是细如线、粗如椎,依照针影,判断丢得“巧”不“巧”。

图片来源于网络-桐荫乞巧

巴渝闺秀乞巧,“蟢蛛验巧”、“丢巧菜”

同样的习俗传至巴渝,便产生了许多独具地域特色的演变。据《巴县志》记载,清末年间,每到七月七日,“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曰乞巧,以蟢子网瓜上为验。”

县志记载中,古重庆女子乞巧时的难度明显有所增加,除了需要穿七孔针乞巧以外,还多了一个需要“蟢子织网”来验证的步骤。“蟢子”是一种蜘蛛,身体细长,呈暗褐色,多在室内墙壁间结网,通常被人们认为是“喜”的预兆,穿七孔针胜出的少女们,还需将瓜果摆放在庭院里,要有“蟢蛛”在上面结网,才算真正乞得了巧慧。

图片来源于网络-蟢蛛验巧

古代重庆的女子也会“丢巧针”,不过跟其他地区相比,重庆的这一习俗有点儿“吃货”痕迹——这些重庆少女不丢巧针,而是“投巧菜”。“巧菜”就是豆芽,将一盆嘉陵江打回的清澈江水静置一夜,第二天,投下豆芽,让其漂浮在水面上,一边投豆芽、一边唱歌,以乞求巧慧,并根据豆芽的影子来判断是否乞得了巧慧。

瓜果陈庭,相约乞巧,这一系列的乞巧仪式,都表达了古时巴渝少女们对于姻缘的美好寄托,但是在七夕这天,除了乞巧她们还有别的安排。

图片来源于网络-古籍中乞巧的巴渝少女

少女祈求姻缘:染凤仙花、拜佛、放花灯

旧时,重庆的家家户户几乎都种有凤仙花,七夕时花开正盛,爱美的少女便将凤仙花瓣捣碎,用来染红指甲。凤仙花,又叫透骨草、指甲草,捣碎用来涂染指甲,很久都不会消退。闺阁中的女儿,与盛开在夏季的凤仙花一样,正是明媚鲜妍的时节,少女们指尖生花,绽放出年轻美丽,据说未婚的女子涂了红指甲,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

图片来源于网络-用凤仙花染红指甲的女子

但比起染凤仙花求姻缘,古重庆的少女更相信姻缘“天”定。所以七夕这一天,染好了凤仙花,少女们指如削葱、指甲鲜红可人,还会成群结伴地去庙中烧香祈福。古重庆南岸有一座源自唐代的千年古寺慈云寺,那时叫做观音庙,每逢七月七日,前来烧香礼佛的人群中,便能看见前来祈求姻缘和平安的少女。

图片来源于网络-慈云寺老照片

除了礼佛拜神,生长在江水边的重庆少女,还对长江有着莫大的信任,所以也有一些少女选择用放花灯的形式许愿。七夕正值夏末,晚间银河灿烂,牵牛星和织女星于天际相会,手拿花灯走在江边的少女,珍而重之地将写好了心愿的花灯,放入水中,点点灯光沿江而下,数量繁多时,如同天上的星河一般灿烂。

图片来源于网络-祈求姻缘的巴渝少女

七夕:从“女儿节”到“情人节”

从五花八门的乞巧仪式和求姻缘方法来看,这些待嫁的少女,也是想要在七夕求得美好姻缘。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早已妇孺皆知,七夕乞巧承载的爱情寄托,自然不言而喻,因此这一种闺蜜间的节日,到后面逐渐演变成为情人间的节日,倒也有迹可循。

图片来源于网络-牛郎织女

七夕鹊桥会,一直都是文人墨客吟诵的主题,中唐诗人白居易所写《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则是直接将七夕与爱情划上了等号。唐玄宗与杨贵妃这一对恋人,在七夕夜留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绝唱。此后的一千多年,七夕中爱情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发展到现在,相夫教子不再是女子唯一的人生目标,针线一类的女红,也变得无足轻重。于是,爱情这个亘古不变的主题,代替少女乞巧成为了七夕的重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唐玄宗与杨贵妃

如今,重庆地区的七夕乞巧风俗早已渐渐消弭,人们只记得“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七夕这一天,情人总会互相赠送礼物,祈求爱情长久。关于七夕“女儿节”相关的习俗,仅在乡间可见一点影子,一些种养了凤仙花的人家,会有老人摘了花瓣给小孙女涂染红指甲。

今年的七夕又要到了,夜色下弦月如镰,在江雾重重的山城重庆,倒也看不分明,连同那些旧时七夕在庭院中一起乞巧的欢笑声,成群结伴去上香的衣衫袂影,跟着江流远去的花灯,都已经不真切了。七夕乞巧的习俗,都已成过往,但衍生在两江交汇处的动人故事,还在巴渝人的心中代代流传,成为江城重庆难以忘却的文化底蕴。

图片来源于网络-字水霄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76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