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惨遭打脸,凤仙郡祈雨背后隐藏着怎样的
2025/1/13 来源:不详路过天竺国凤仙郡,看到连年干旱导致民不聊生的惨淡景象,以及祈雨的榜文,慈悲为怀的三藏询问徒弟们哪个会求雨。悟空心想这题简单啊,上来就是一套“祈雨有甚难事!我老孙翻江搅海,换斗移星,踢天弄井,吐雾喷云,担山赶月,唤雨呼风,那一件儿不是幼年耍子的勾当!何为稀罕!”,主动揽下了这个福泽万民的好机会。
本想叫来东海龙王就地来一场“龙”工降雨,结果惨遭打脸,龙王说他也只是给天庭打工的,没有大领导的文件不能随便降雨,毕竟搞不好是要步泾河龙王后尘的。悟空也不再为难老邻居,直接去天庭找大领导要文件。
第一个接待悟空的护国天王告知了凤仙郡不下雨,是由于对大领导不敬招来的惩罚,等米山、面山、金锁三件事了才能降雨。然而悟空并不管这些,径直往领导办公室走的路上碰到了第二波接待人四大天师,他们带着悟空看了鸡啄米、狗舔面、灯烤锁的惩罚工程后,也向悟空解释了郡侯是怎么在大领导视察工作期间,推倒贡桌,召唤狗吃了贡品,同时嘴里还有碎碎念的事情。
西游记原著中没有悟空带着八戒大闹披香殿的情节,在听完天师的解释后书中是这样描写的,“行者闻言,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走出殿,满面含羞。”。让已不再是愣头青的悟空满面含羞,我想这里有几个主要原因。其一,自己没能了解事情的原委,就直接找大领导来要文件;其二,在看了三项惩罚工程后,对玉帝的实力和权力掌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其三,在夸下海口后先是被龙王拒绝,接着又在天庭碰壁,面子上多少有点挂不住。
天师在悟空临走时也给了解题思路,悟空回来骂完郡侯后便开始指导实施。召请僧道、启建道场、诚心悔过,全城大小人家烧香念佛,如此三天悟空觉得差不多了,就又去找大领导要文件。这次仅仅是到了护国天王这里,就有使者把特批文件送来了,悟空拿着特批文件到九天应元府,才带来完整干部班子到凤仙郡降了雨。
从悟空被打脸到雨落凤仙郡,这背后隐藏的都是人情世故和作者的嘲讽。
1、忙,要想清楚再帮
在答应帮忙之前,应该先了解事情的原委,评估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资源。不然当初说话有多硬气,打脸就会有多惨。
2、找领导要资源,要注意方式方法
在西游记原著中,凤仙郡事件整个过程,玉帝这位大领导都避免了和悟空的面对面接触,尤其是悟空第一次来要文件时啥情况也不清楚,很容易让局面陷入尴尬的境地。为了避免双方难堪,找领导前先了解清楚情况,并提前做好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求人办事最好还是放低姿态,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悟空在去披香殿之前,跟四位天师说执意要见玉帝,看他给不给我这个面子,却遭到了“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的嘲讽。毕竟在三界共主这个大领导面前,连悟空“齐天大圣”的名号都是他封的,葛天师的嘲讽只能说是话糙理不糙。
3、吴承恩对大明的嘲讽
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吴承恩在明嘉靖年间短暂的官场生涯和生活中的见闻,在作品中有不少映射。
悟空代表佛教拯救凤仙郡百姓,与天庭置百姓于水深火热形成鲜明对比。原著中还有诸多“崇佛抑道”的描写,实则都是对嘉靖帝痴迷修道的讽刺。
由于郡侯对大领导的不敬,就以一方百姓作为惩罚代价,这与嘉靖帝好面子大兴土木,而不顾百姓疾苦,又是何其相似。玉帝手握对生存有绝对影响力的降雨权,嘉靖手握赋税徭役权,两者只是控制手段的不同而已。
小时候看西游记光顾着看悟空怎么打妖精,再看才注意到这个神话宇宙中所包涵的现实世界与人情世故,也许这就是经典的伟大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