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深处的创作点滴

2022/12/3 来源:不详

怎么能确诊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56910.html

董世君

时隔9年再度拿起画笔,是很困难的。

我从花卉写生开始,但实际上我连写生方法也已经忘了,只能漫无目的地画,把我看见的一切都画下来——花、叶、枝、干,画完之后自己看着也觉得难以忍受,但为了显示自己花了时间,又去数每种花的花朵有几瓣、雄蕊有几根、叶子有几片、虫子在每种叶片上啃食后的不同形态……,直至无聊到翻过叶片,观察每种植物叶背的主次叶脉走向,并一一画下来。写生对别人来讲是优雅从容的状态,于此时的我却是不知所措又百无聊赖。

局部

第二年开始练习线描,仍然是从头开始。当时我对笔线的追求是“连绵不绝”、“不见笔痕”之类的审美观,这种极细的线条在工笔设色作品中并无问题,但在白描作品中全部用这种线形是极为致命的——几乎看不清线条。当时临了一幅《双喜图》中的灰兔,由于我手中印刷品的清晰度不太理想,使它看起来像是全部丝毛而成,在错误的临摹过程中,随着层层叠叠一遍遍的丝毛,眼见画面不断地变丰富,我突发奇想:或许我可以试试将这个方法用于塑造其他物象。就这样,我将写生中不知所措的无聊行为转移到了白描画探索中。线描对别人来讲是优雅从容的状态,于此时的我却是百无聊赖又情非得已。

《芦花深处》董世君

到了创作《芦花深处》这幅作品的时候,对于植物、昆虫与动物的白描塑造方法,我基本上具备了一定的经验,但此画稿是想表现雉鸡。起稿阶段,装模作样地解剖了几只雉鸡后,如何塑造禽鸟我仍然毫无头绪。去友人家拜访,偶见一本缂丝书籍,其中有两幅宋代花鸟缂丝作品使我印象极为深刻,回家后即仿造缂丝的技法,以丝毛的方式进行了多只鸟类的白描尝试,效果总体上是比较满意的,与其他物象能够和谐共存于同一幅作品中。创作对别人来讲是优雅从容的状态,于此时的我虽是百般折磨但已乐在其中。

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巨幅作品的创作,总是会出现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物象的协调,这幅画的构思源于清江大峡谷蝴蝶岩附近的一段小溪,确定这幅画的秋天溪涧题材后,我多次前往武汉植物园及野外观察不同品种芦苇的抽穗状态,并由此确定其他辅助物象的搭配。这幅画里,比较遗憾的是慈姑,原生场景中是几株野生凤仙花,由于这幅作品中,大部分的叶片都是细长形态,为了使画面更为丰富,我选取了慈姑对凤仙进行替换,但本地野生慈姑的叶片也是狭长的三角形,为了画面效果,最终呈现的是叶片肥厚的美洲慈姑。按照我现在的创作理念,这肯定是不合适的,但我把它当作成长中的一段经历。

局部2

此幅作品的多次展览中,人们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27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