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首现大规模宋墓群或与苏轼亡妻王弗家族
2023/2/10 来源:不详白殿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51016/4710715.html
12月初,眉山市青神县黑龙镇鸿化村大王沟,因施工发现宋代家族墓群共有砖室墓葬9座,此系眉山首次发现如此规模的宋代墓群。随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进场对该处古墓群开展抢救性清理发掘工作。
青神县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称,北宋时期,王弗所在的王家在青神是大户人家,虽然王弗家在距离此处20余公里的青神县瑞峰镇,但王家亲戚也多,这些北宋墓或和王弗家族有关系。眉山市文广新局相关专家认为,由于考古尚在进行之中,暂不能准确确定墓主人身份。
眉山首现宋代墓群
墓上有墓类似当今“公墓”
12月20日,成都商报记者来到眉山市青神县,在黑龙镇鸿化村,一问前几天发现的古墓,村民们都很热情地指引着方向:在大王沟(小地名)那边。在大王沟的一处丘陵上,几座由青砖堆砌而成的古墓已悉数露出,施工人员正忙得热火朝天。几座墓坐北朝南,均由宋代青砖堆砌而成,风格相似。
其中,一座双室墓体型最大,分别长约5米,宽约1米5,最高处约1米8。大多数古墓都逃不过被盗的命运,这些墓内也有严重扰乱迹象。在其中一个墓室的尾部,有一个明显的盗洞。尽管如此,古墓中仍然保留着文物。成都商报记者看到,在该墓室内的地面上,陶瓶、铜镜等文物清晰可见,考古人员正在对其进行清理。
而在双室墓的上方和右侧,分布着一个小古墓和3个成人墓。这四个墓保存完好,之前没有盗掘迹象,但墓中没有出土文物。“后来的人可能不知道下面有墓室,就把墓室建造在了双室墓的上方,说明这个地方可能风水较好,这附近是宋代人活动频繁之地。”
眉山市文广新局文物科主任科员张志刚从事文物保护工作多年,他说,从整个墓群的规模形制来看,在眉山而言算首次发现,这基本可以说明,此处为宋代墓葬集中地,类似于现代的“公墓”。
共9座墓葬系家族墓群
含一对夫妻合葬墓
这处眉山最大的宋代墓群是如何发现的?
当地多位村民称,系施工平整土地时发现。青神县文保中心证实了该说法。
青神县文保中心主任岳华刚介绍,12月1日,中心接到黑龙镇村民电话,称在鸿化村发现了疑似古墓,县文保中心立即组织人员前往现场进行勘查。经现场勘查发现,在青神县黑龙镇鸿化村1组一小地名叫大王沟的山腰,因便道施工暴露出一处宋代家族墓群。此宋代家族墓群共有砖室墓葬9座,多因施工而被扰乱,大型墓葬还发现有早期遗存的盗洞。县文保中心立即将此情况上报省、市文物主管部门,并责令施工方立即停工等待文物部门调查处理。
12月4日,在省、市文物主管部门的指示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始进场对该处古墓群开展抢救性清理发掘工作。目前,大王沟墓地考古工作进展顺利,已抢救性清理发掘宋代古墓7座,出土铜镜、陶瓶等部分珍贵文物,对研究地方历史和民俗传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前,发掘工作仍在继续,预计本周内结束,届时将对墓室进行回填保护。
由于现场没有墓志铭等,暂不能确定墓主身份,但宋代家族墓群的发现,依然出乎张志刚等人意外,尤其是那双室墓。
他说,“这是一对夫妻合葬墓,在北宋砖室墓中,超过5米的并不多见,令人惊叹是构造手法,里面几乎仿造木质房子打造的。这种墓室的规格,不是普通人家能消费得起的,至少是个大户人家。”
墓葬群或与王弗家族有关
夫妻合葬墓室,身份不明,墓室内铜镜、酒杯等,处处充满“文艺范儿”。虽然铜镜等还没有完全出土,但夫妻合葬墓内的铜镜还是引起了考古人员等人极大的兴趣。
对于铜镜的用处,张志刚称是多为女子化妆所用,也有可能是陪葬祭祀所用,在全国的宋代墓室内,曾多次出土过铜镜。铜镜下还有一些土方没清理,对此,张志刚解释,这是由于铜镜可能是放在木质的化妆盒或首饰盒里的,年代久远,木质盒子腐朽所致后,盒子里的文物就外露了,当然,也有可能是遭遇盗墓后文物外露。
眉山曾零星发现过宋墓,鉴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家族曾在此生活繁衍,不少人都爱将宋墓与苏东坡扯上关系。
史料记载,唐中宗的宰相苏味道贬到四川眉山作刺史,起根发芽,这才让后来的苏洵与他的儿子苏轼(苏东坡)、苏辙落下眉山户口。后来,苏东坡在青神县中岩寺求学,与青神王家联姻,娶得王弗为第一任妻子,苏东坡对其情真意切。
宋英宗治平二年(),王弗死于开封,葬于眉山。十年后,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的苏东坡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梦里两人再次相逢后,写下了千古悼文《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追忆:“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小轩窗,正梳妆”,需要铜镜;东坡是好酒之人,酒杯更是必不可少。王弗是青神人,死后葬于眉山。发现墓群的这个地点小名叫青神县大王沟,王姓村民很多,墓群所处之地,当地村民说以前这里便是一片松林,那么东坡笔下所写的“短松冈”是否在此?这个墓群和王弗家族有无关系?
青神县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称,北宋时期,王弗所在的王家在青神是大户人家,虽然王弗家在距离此处20余公里的青神县瑞峰镇,但王家亲戚多,这些北宋墓或和王弗家族有关系。张志刚和岳华刚等人均表示,由于考古尚在进行之中,暂不能确定墓主人身份。
但两人都表示:宋代墓室内铜镜除了生活用品外,还有祭祀陪葬的功能,这些文物对研究地方历史和宋代民俗传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多知道点
宋代女子,会用哪些化妆品?
“女孩子天性爱美,宋朝女子也一样,她们的化妆盒内也会有什么画眉墨啊,胭脂啊,口红啊之类的化妆品,不会比今日许多女孩子的化妆包逊色。成都龙泉驿年8月发现一处大型的宋代墓葬群出土了一套保存完好的宋代仕女妆奁,里面装有梳、篦、妆镜、白瓷化妆盒,盒内还有化妆品,就是个很好的说明。”张志刚说。
成都商报记者查询资料发现,南宋女子会用染甲液。南宋周密的《癸辛杂识续集》介绍了一条美甲的方法:凤仙花红者用叶捣碎,入明矾少许在内,先洗净指甲,然后以此敷甲上,用片帛缠定过夜。初染色淡,连染三五次,其色若胭脂,洗涤不去,可经旬,直至退甲,方渐去之……
至于画眉墨,资料中也多有记载,宋代女性画眉流行使用画眉墨。画眉墨是人工配制的化妆品,宋人陶谷《清异录》记载:唐末以来,妇人“不用青黛扫拂,皆以善墨火煨染指,号熏墨变相”。这种画眉墨是一种烟墨,南宋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记载了烟墨的制作方法:“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
此外,宋人化妆也打粉底。古人所用的粉底一般是铅粉,所以后人干脆用“铅华”来指称粉底。有一首《田家谣》宋诗写道:“中妇辍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说的是一户农家的二媳妇比较爱美,忙里偷闲化妆打扮。但铅粉虽可美白,毕竟有毒,所以宋人又用石膏、滑石、蚌粉、腊脂、壳麝调制粉底。
至于胭脂和口红,当然更加普遍了。张志刚认为,不光是这些资料,史料中还有不少宋人使用化妆品的记录。
至于这个夫妻合葬墓里,会有哪些化妆品?张志刚说,由于考古尚在进行之中,目前只看到了铜镜和腐朽的盒子,暂不知还会有什么惊喜。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蒋麟摄影报道
编辑杨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