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满童年
2022/12/11 来源:不详□赵文新参加幼儿园联欢活动,看到小公主、小王子一般的孩子们的笑脸,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满眼芬芳。打开我记忆的后花园,边边角角摇曳着不知名的小花、小草,如同那遥远而清晰的童年时光,兀自鲜活、温馨。 我的童年是在物质匮乏的上世纪七十年代。过儿童节或者开联欢会的时候,没有隆重的仪式,也没有如今琳琅满目的礼物,但不乏快乐。而这种快乐,让每天都如同过节一样。我们几个小女孩虽然穿着粗布衣服,或者是用大人衣服改制的,但会学着别人,变着法子打扮自己。跟着家人去地里干农活,翻红薯秧(防止红薯秧乱长,把每棵秧的叶子翻到一面去)的时候,捋着长长的蔓条,掐下粗细差不多的几段嫩茎。嫩茎圆圆的包裹着淡红色的皮,剥开皮,左掐右掐嫩茎,掐成一个个五六毫米长的小块,小块之间是红薯秧皮连着。小女孩版的天然植物链做成了,常常挂在耳朵左右当装饰。我戴过几次自己做的红薯耳串,清凉凉的,小心地摇头还能摆动几下,戴着很得意,比真的珍珠玛瑙多了一些自己动手的快乐。直到红薯耳串蔫了或是断了,才把它扔掉。 耳朵戴上红薯藤串了,眼睛怎么装饰?那时候农村戴眼镜的人很少,看到戴着一圈圈水波纹样眼镜的人仰慕地多看几眼,觉得他们是知识人或是城里人的样子。我们几个小孩观察了他们的眼镜后,开始动手做眼镜。把往年匀溜的玉米秸、高粱秸外面的皮剥下,拿削铅笔的小刀裁成韭菜叶的宽度,截取合适的长度弯成圆圈,插在剥皮的秸秆里面的白瓤上,做成镜框。用细一些的秸秆做镜腿,一个神似的眼镜框做成了。戴上去,不由得摇头晃脑,好像随之变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眼镜凸显了孩童膨胀的心思。 低头看手,手还是玩“老虎吃小猪”石子游戏弄得黑皴皴的。总不能让手上没有装饰吧?用油笔在左腕上画一块圆圆的手表,时针标到9点钟,特别醒目。小伙伴画完后,相互看看,谁画得圆,画得像,谁的“手表”就高级。这一看一比,又引发新的“探索”,找钢笔水瓶盖、擦手油盒等圆盖,扣在手腕上比着画,大家的“手表”都圆了,都高级了,都满足了。 孩童时期,爱美的天性,来自眼睛、来自心底,不断引领着去生活中寻找天然材料。红色的凤仙花开了,村里人都叫指甲花。这花是“女人花”,女孩子甚至是女人用它染指甲。我染过几次,掐下几朵指甲花,在瓦片上捣碎,放一点儿白矾,据说白矾颜色更红,做成“指甲泥”。晚上睡觉的时候,让母亲给用豆角叶包上指甲泥,一般都是包左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四个指头缠上绿叶套,等待指甲变红。等待是漫长的,睡觉的时候,特意把手也放枕头上,小心地保护着绿叶套。第二天醒来,赶紧解开变成黄绿的叶子,露出染成暗红的指甲,手指肚也沾光地染上淡淡的红色。洗手洗脸的时候,翘起指头,让红指甲多存留几时。白天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不忘伸手比比谁的指甲染得好看,把装饰的快乐再体验一把。 红薯秧耳串、秸秆眼镜、油笔画手表、凤仙花染指,把我们的童年妆点得绚烂多彩,快乐无比。童年创造性装饰自己的场景,长成记忆花园的花草,芬芳了时光,让童年不老。
本文来源:鹤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