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核心教研2学科融合下的科
2022/6/27 来源:不详学科融合下的科学实践活动
——小学科学、语文与美术的学科整合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人类的智慧原本是浑然一体的,学科的划分是人为的。在科学教学中,深入挖掘科学教学与语文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尤其在科学教育已走向各国教育视野,其强大的生命力无可比拟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通过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与生活实际的融合,让科学走进心灵,让科学教学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找准切入点——聚焦与融合
执教四年级科学《种子的旅行》一课时,根据既定教学设计,我采取分三步走的教学策略:
第一步:聚焦目标与定向
着眼于教材,聚焦本课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观看标本、实物观察等方式,推测与探究“植物是怎样将种子传播出去的?”
第二步:学科融合与反馈
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学生通过回顾二年级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交流了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打开学生思路。
四(4)班 赵一清
通过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我发现蒲公英是由风力传播种子,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还有一个白色的“降落伞”,很容易被风吹走;苍耳是由动物传播种子,因为种子外壳上有刺,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就可以去到任何地方,动物耸动身体或奔跑时,它会掉下来;豆荚是爆炸后弹射传播种子,经过阳光的暴晒,豆荚外壳失水过多,阳光一晒就会开裂。
四(5)班 姬孟霏老师,我们二年级时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很多知识点跟《种子的传播》相似,如凤仙花和豌豆一样,也是弹射传播。
四(7)班 孙欣怡植物将种子传播出去是为了繁殖后代,如果种子都掉落在附近,受土壤中营养物质及生存空间的等因素的限制,不利于种子萌发。
四(12)班 邹予颜苍耳传播种子要依赖动物的皮毛,现在在野外好难找到苍耳了,可能是野外小动物在逐渐减少所致。感觉很多植物都在慢慢消失。
第三步:学习巩固与延伸。
达成连接现实与发展的思维观念,寻求从课内学习到向生活延伸。学生通过前期了解和查阅资料,再结合生活经验,对种子的传播方式已初步了解,接下来需将知识点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去改造、新增、重组知识结构。
项目下实践——延伸与拓展
小学科学课要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必须以项目助推实践活动。本课拓展环节,我打破学科壁垒,设计了三项实践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
01
融合语文要素
培养写作能力
学践于思。课后阅读《植物大百科》,写下感受或倡议。
02
开展科学实践
培养观察能力
学践于行。播种种子,观察和记录其生长过程。
03
注入美术元素
发散思维能力
学践于创。以种子为原料,发散思维,制作手工画。
一篇篇阅读感悟与倡议,一次次科学实践与记录,一幅幅手工制作与展示,让我们欣喜地发现,每个孩子的心中都住着一个“蓝胖子”,唯有打破学科边界,实现主题融合,即单学科纵向整理主题,群学科横向整合主题,纵横兼顾凝练大项目主题,让学生有序、有度、有情趣的参与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才能享受活动所带来的愉悦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END统筹
王爱玲
图文
杨云祥周琼
编辑
杨云祥
审核
王丽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