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是中国情人节又为虐狗找借口
2025/4/27 来源:不详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世界的另一端是你原创并发布。
没有女朋友不可怕,没文化还瞎过节才可怕,七夕怎么就成了情人节呢?来自单身狗的嫉妒。说到七夕人们第一反应就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把七夕等同于中国的情人节,在古代,七夕的确和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密切关系,但是它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这天女孩们会拜访自己的闺中密友,祭拜织女,切磋女工,乞巧祈福。七夕又称为女儿节,总的来说,这一天是女孩欢天喜地竞技娱乐的日子。不过通常男孩也爱凑热闹在一旁欣赏,所以男女定情只是女儿节圣舞会当中的副产品,知道了吗,七夕跟玫瑰花和巧克力没有任何关系。
在我国古代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称为乞巧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当中最浪漫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每年的这天晚上,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内祭拜织女,来乞求灵巧的技艺和美满的生活,在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唐代了,强烈的仪式感硬生生的把七夕过成了除夕。
开元天宝一事中记载了盛大的穿针乞巧仪式。7月7日晚上,宫女们又是奉上瓜果、鲜花、酒转,向织女祈福,又是捉了蜘蛛,把它们关在小盒子里,等到第二天了,打开来看看这蜘蛛结网的情况,网越密,说明乞的巧越多。宋代以后,城市中商业的繁华推动了七夕节的发展,节日的气氛非常浓厚。街道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醉翁谈录》中写道: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7月1日,车马铁燕,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原来堵车这回事儿还真不分年代啊。
宋代女子除了会盛瓜果、穿针乞巧、植株生长这些老旧游戏之外,他们还玩出了新花样,七夕前夕,女孩们会把小麦、绿豆、豌豆等等放在瓷器内,加上水,让它发芽,到了七夕这天,用红蓝彩线给扎起来,作为一种得子喜福的象征,人们称为众生。有些人家还在庭院当中盖彩楼,称乞巧楼,专门用来穿针乞巧。孩子们在七夕这天也可以参与乞巧活动,男孩儿乞聪明,女孩乞巧,喜庆的让我想说一句“新年快乐”。
七夕这天,大街上皆卖“磨喝乐”,又名“摩睺罗”或“摩罗”,是以雕木彩装为底座的泥塑土偶,或用红纱碧笼装扮,或饰以金珠牙翠。“磨喝乐”或“摩罗”是梵语音译,本意为佛经中的神明,宋代七夕至此出现了佛教因素。明清时期,北京地区的七夕“女儿节”的穿针习俗变为丢巧针乞巧,时间由夜间变为午间,女孩们乞巧的时候将装满水的碗放在在正午的阳光下,让绣花针浮在水面上,观察针在水中的影子,如果这个影子如花似云,就认为乞到了巧,如果影子是一条直线,就认为乞得拙,这也太随机了吧,不知道碎了多少少女心!
到了清代,江南女子还有七夕染指甲的习俗,真时尚!七夕这天,她们会采来凤仙花捣染指甲,红如琥珀,听说这个染红指甲还有一个神奇的功效,能防止老年人眼花。大家不妨试一试。其实不仅仅是中国,七夕文化深刻影响亚洲各国,其中就包括日本,他们有乞巧节,并举行相似的纪念活动。奈良时代中期开始,日本宫廷和上流社会模仿唐宫观里的七夕季,穿针乞巧和七夕诗,人们还将心愿写在五色纸上,挂在竹枝枝头,第二天将枝头和灯笼一起顺水漂流,象征心愿直达天河。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会继续为您提供优质的原创内容。该文章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